[实用新型]驱动电机冷却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2122.5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6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章国光;夏青松;郭军朝;邓丽梅;史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机 冷却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机,具体的说是一种驱动电机的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现代电机受电磁负荷、布置空间的限制,普遍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转速高,发热量大的特点。作为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之一的驱动电机不仅要具有大的起动转矩,还要有宽广的恒功率速度范围(即较高的弱磁能力),并且在电机的转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效率。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在负载较大或者持续爬坡时等工况下运行时,电机将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电机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时被周围冷媒带出,则会缩短电机的寿命,降低运行效率,甚至导致永磁材料因过热而出现不可逆的退磁,而目前最通用的冷却水套仅为简单的螺旋式水套(参见图1),其换热面积有限,降温效果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加工制造成本低,可有效降低电机重量,节能降耗的驱动电机的冷却水套。
技术方案包括设于壳体上的壳体水路及水路进口和水路出口,所述壳体两侧装有端盖,所述壳体水路有多条,沿壳体轴向平行布置,所述两侧端盖上均开有多个可将相邻两条壳体水路连通的导流弯槽,所述两侧端盖上的导流弯槽对应错列布置。
所述壳体水路的截面为圆形、圆角矩形或扇形。
通过两侧端盖的导流弯槽,将相邻的两根壳体水路连通,所述两侧端盖上的导流弯槽的错列布置是指:假使A、B、C三根平行的壳体水路上,一侧端盖上的导流弯槽将A与B连通,则另一侧端盖上的导流弯槽则将B与C连通,这种连接方式,可将若干个壳体水路全部连通,并在壳体上形成连续的“S”水路,这样可大大的增加水套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有利于降低水路内的流阻。并且这种结构更方便冷却水路的进口及出口的位置布置,可根据具体需要将冷却水路的进、出口布置在同一侧的端盖上,或者也可以分别布置在两侧端盖上,便于安装。由于增加了冷却水路的换热面积,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电机的重量,减少设备或车辆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却水套展开示意图;
图2是电机壳体截面示意图;
图3是电机前端盖内侧面示意图;
图4是电机后端盖内侧面示意图;
图5是电机壳体和前后端该装配示意图;
图6是水路截面为圆角矩形的壳体径向截面;
图7是水路截面为扇形的壳体径向断面;
图8是水路截面为圆形的壳体径向断面;
图9为现有电机冷却水套的展开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前端盖、3-后端盖、4-水路进口、5-水路出口、6-壳体水路、7-导流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参照图1-8,电机由壳体1及前端盖2和后端盖3组成,所述壳体1上设有多条沿壳体1轴向平行布置壳体水路6,所述前端盖2和后端盖3上开有多个可将相邻两条壳体水路6连通的导流弯槽7,所述前端盖2上的导流弯槽7与后端盖上的导流弯槽7错列布置。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水路进口4和水路出口5,本实施例中水路进口4和水路出口5在壳体1的同一侧,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分别设置在两侧。
工作原理,参见图1,冷却水由水路进口4流入,经其中一条壳体水路6进入前端盖5中的一个导流弯槽7,然后再经由与前一条壳体水路相邻的壳体水路6进入后端盖3中的一个导流弯槽7,以此类推,最后流经最后一条壳体水路6再由水路出口5排出,完成为电机冷却降温的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2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定子盘式电机飞轮储能器转子磁悬浮结构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绝缘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