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降低发动机启停冲击的发动机动力分配系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474.9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史建鹏;寇西征;钱留华;秦靖;王清海;呼其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28 | 分类号: | B60K17/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降低 发动机 冲击 发动 机动力 分配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动力输出的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降低发动机启停冲击的发动机动力分配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对一般车辆上的小功率发动机附件,功率分配仅依靠皮带轮系传动就可以满足。但是对某类特种车辆,车载设备属于大功率、精密设备,需要配备大功率发电机。
该发电机及多种装备需要从发动机获取动力,这样就需要整车提供多个的动力输出接口。目前较多的是利用发动机前端轮系和传动系统设置的取力接口来提供动力,整个系统较为分散。
目前,刚性连接的动力分配器难以满足发电机稳定供电并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由于大功率发电机的转动惯量往往比较大,如果直接连接发动机,在发动机启停和发电机接入时会产生较大冲击载荷。另外,发动机系统的固有激励会传至发电机端,使发电机输出功率波动,威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另外,发电机不为常时工作制,所以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动力能够断开,目前采用较多的分合机构多为滑动齿套结构,接合断开不方便,且冲击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路输出的基于降低发动机启停冲击的发动机动力分配系统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降低发动机启停冲击的发动机动力分配系统装置,它包括壳体,壳体内支撑输入轴,输入轴穿出壳体,壳体内的输入轴上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副,传动齿轮副的输出齿轮与中间轴连接,中间轴与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离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输出轴,中间轴上还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副,第二传动齿轮副的输出齿轮与第二输出轴连接;输入轴的轴端连接万向传动轴及柔性联轴连接结构,第一输出轴的轴端连接柔性联轴结构。
所述万向传动轴及柔性联轴连接结构包括万向传动轴,万向传动轴的两端设有法兰,柔性联轴器;所述的柔性联轴器包括用于轴向连接的中空刚性轴圈,用于与万向传动轴连接的柔性体外圈,所述柔性体外圈包括柔性环,柔性环内沿圆周设有刚性的径向连接块,柔性环内沿圆周设有刚性的轴向连接块;万向传动轴的第一法兰与刚性的轴向连接块连接;中空刚性轴圈与刚性的径向连接块连接;中空刚性轴圈的一端为轴向外连接。
所述第一法兰的端部设有支撑轴。
中空刚性轴圈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端板,端板上开设有与发动机曲轴连接的连接孔。
所述支撑轴套设在中空刚性轴圈的轴孔中。
所述的支撑轴与中空刚性轴圈的轴孔之间设有滑动衬套。
所述的滑动衬套包括连成整体的内层圈和外层圈;内层圈的内壁上设有润滑油脂储存孔,与润滑油脂储存孔相通的导油槽。
所述的滑动衬套的外圈与中空刚性轴圈的轴孔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
所述中间轴上还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副,第三传动齿轮副的的输出齿轮与第三输出轴连接。
所述柔性联轴结构包括用于轴向连接的中空刚性轴圈,用于与万向传动轴连接的柔性体外圈,所述柔性体外圈包括柔性环,柔性环内沿圆周设有刚性的径向连接块,柔性环内沿圆周设有刚性的轴向连接块;中空刚性轴圈与刚性的径向连接块连接;中空刚性轴圈的一端为轴向外连接。
第一输出轴为发电机动力输出路线。
上述离合器采用湿式离合器,在发电机动力输出路线中设置离合器,通过控制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能方便的控制动力传递;同时通过合理选取湿式离合器的后备系数,可以实现在可靠传递动力的同时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径向连接块可以是沿圆周间隔分布在柔性环内的多个单独部件,也可以是设置在柔性环内的环形部件。
轴向连接块可以是沿圆周间隔分布在柔性环内的多个单独部件,也可以是设置在柔性环内的环形部件。
径向连接块与轴向连接块之间不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联轴器的中空刚性轴圈的材料可为铝合金类似的金属物质,柔性体外圈的材料可为橡胶类的柔性物质,通过柔性联轴器中设置的刚性的径向连接块和刚性的轴向连接块,使万向传动轴与中空刚性轴圈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具有自调节功能,使中空刚性轴圈对万向传动轴起到径向支撑作用,即可以保证柔性联轴器的柔性体外圈只承受扭转力矩,进而起到调整扭振,缓解扭转冲击等作用,而发动机及连接的车载设备因振动等产生的位移和角度,则由万向传动轴来进行补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4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割草高度调节装置的割草机
- 下一篇:新型台阶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