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用的悬挂式吊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337.2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龙敏健;陈静;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E04G5/04;E04G5/08;E04G5/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装 蜂窝 网格 结构钢 框架 悬挂 吊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用的悬挂式吊篮,属于钢结构施工用的操作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风格和结构不断创新,建筑施工的难度和复杂性也不断增高,特别是一些新兴高层建筑,在外观上推陈出新,如上海钢铁交易大厦的建筑结构为内筒外框式,中间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围是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在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时,由于其焊接工作量很大,而焊接面又比较分散,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异型蜂窝状框架结构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落地式操作平台的话,将造成施工时间加长、施工成本增加、施工难度加大的局面,并且很难保证外立面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现有的落地式操作平台很不适合于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施工难度小、施工成本低、可加快施工进度并且施工安全可靠的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用的悬挂式吊篮,以克服现有技术设备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用的悬挂式吊篮,包括吊篮框架,吊篮框架上铺设有踏板,吊篮框架边缘设有防护栏,吊篮框架两端分别经销钉与吊杆铰接。
前述悬挂式吊篮中,所述吊篮框架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杠,两根横杠之间设有一组连接杆。
前述悬挂式吊篮中,所述横杠和连接杆用厚度为5mm的50×50mm的方形钢管焊接而成。
前述悬挂式吊篮中,所述两根横杠的两端设有缺口,缺口两侧的横杠上设有铰接孔,铰接孔经销轴与吊杆铰接。
前述悬挂式吊篮中,所述吊杆为U形,U形的两端设有铰管,铰管中设有销轴,吊杆两端经销轴与横杠两端的铰接孔铰接。
前述悬挂式吊篮中,所述踏板采用罗纹钢板或钢板网制成。
前述悬挂式吊篮中,所述防护栏采用钢管焊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吊篮可以通过吊杆悬挂在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上,对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进行拼装焊接,使用非常方便,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成本低,可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 1-吊篮框架、2-踏板、3-防护栏、4-销轴、5-吊杆、6-横杠、7-连接杆、8-缺口、9-铰接孔、10-铰管,11-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组装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用的悬挂式吊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吊篮框架1,吊篮框架1上铺设有踏板2,吊篮框架1边缘设有防护栏3,吊篮框架1两端分别经销轴4与吊杆5铰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吊篮框架1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杠6,两根横杠6之间设有一组连接杆7。横杠6和连接杆7用厚度为5mm的50×50mm的方形钢管焊接而成。两根横杠6的两端设有缺口8,缺口8两侧的横杠6上设有铰接孔9,铰接孔9经销轴10与吊杆5铰接。吊杆5为U形,U形的两端设有铰管11,铰管11中设有销轴10,吊杆5两端经销轴10与横杠6两端的铰接孔9铰接。踏板2采用罗纹钢板或钢板网制成。防护栏3采用钢管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图5所示。悬挂式吊篮采用塔吊吊装就位,在吊装前,应由专业工长及安全员对使用吊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挂合格牌,并进行编号。吊装就位后检查螺栓销钉有无松脱脱落。确认无误后方能上人。每施工完一层按吊篮编号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没有进行检查通过的吊篮严禁使用。吊篮的使用位置为以下几个部位:核心筒主楼塔楼南、北、东面的蜂窝网格柱结构钢框架。
吊篮安装、拆除顺序及过程说明:
吊篮安装顺序:吊篮检查—安全防护—塔吊吊装—吊篮就位—插入定位杆—安装完成
吊篮拆除顺序:安全防护—揽风绳就位—塔吊吊装—拆卸定位杆—吊装落地—检查验收
过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3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脚手架的便捷式爬梯
- 下一篇:用于测量环境力的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