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式EGR阀弹簧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1736.5 | 申请日: | 201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邓树平;倪铭;陆强;郭晓斌;赵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7 | 分类号: | F02M25/07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地址: | 214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egr 弹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尾气排放废气再循环系统(EGR)中的EGR阀弹簧座结构,属于发动机尾气排放控制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EGR阀作为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系统)中起到调节再循环废气流量的执行元件的作用。
目前真空驱动式EGR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弹簧、冲压件、旋铆工艺的限制,当EGR阀使用过程中,由于中心杆受力不在中心,有较大的侧向力,造成中心杆和滑动轴承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进而产生摩擦噪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EGR阀中心杆与滑动轴套之间无摩擦噪、运动平稳的EGR阀弹簧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真空式EGR阀弹簧座结构,包括由上盖和皮膜组件组成的真空腔,真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真空管,真空腔内设置有弹簧,真空腔的下方设置有中心杆,中心杆可在滑动轴承内滑动,中心杆的上端伸入真空腔,真空腔内弹簧的下端和中心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彼此接触的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弹簧上座的下端是凹圆弧腔,弹簧下座的上端是凸圆弧面,弹簧上座的下端凹圆弧腔与弹簧下座的上端凸圆弧面接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弹簧上座有一个凹圆弧腔,弹簧下座有个凸的圆弧面,它们之间圆弧面接触相互可以摆动,当弹簧作用在弹簧上座上时,弹簧上座通过与下座的圆弧面自调中心后作用在中心杆的中心上,消除了很大一部分弹簧的侧向作用力,达到了消除噪声的目的;使用本结构后,经测试阀的噪声从75dB 降低到60dB。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EGR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簧上座和弹簧下座的剖视图。
图中:1—弹簧、2—真空管、3—真空腔、4—上盖、5—皮膜组件、6—中心杆、7—滑动轴承、8—弹簧上座、9—弹簧下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真空式EGR阀弹簧座结构,包括由上盖4和皮膜组件5组成的真空腔3,真空腔3的一侧设置有真空管2,真空腔3内设置有弹簧1,真空腔3的下方设置有中心杆6,中心杆6可在滑动轴承7内滑动,中心杆6的上端伸入真空腔3,真空腔3内弹簧1的下端和中心杆6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彼此接触的弹簧上座8和弹簧下座9,弹簧上座8的下端是凹圆弧腔,弹簧下座9的上端是凸圆弧面,弹簧上座8的下端凹圆弧腔与弹簧下座9的上端凸圆弧面接触。
上盖4和皮膜组件5形成了真空腔,当真空管2抽真空时,皮膜组件5克服弹簧1的压力往上运动,由于弹簧1本身的垂直度限制,皮膜组件5和中心杆6是旋铆在一起的,无法保证皮膜组件5和中心杆6完全垂直。因此,弹簧反作用在中心杆6上的力有较大的侧向力,导致中心杆与滑动轴承7之间摩擦力增大,运动时产生噪声。在弹簧1下部增加了弹簧上座8和弹簧下座9,弹簧上座8和弹簧下座9是由圆弧接触的,可以自调中心,将弹簧1作用在皮膜组件5上的侧向力减少,转化为垂直方向的力,最终消除中心杆6与滑动轴承7之间的摩擦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1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