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无线双向通信的车用无钥匙学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6982.5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00 | 分类号: | B60R25/00;H04L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孙景宜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松江区漕河泾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无线 双向通信 车用无 钥匙 学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使用无线双向通信的车用无钥匙学习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无钥匙系统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使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当两者相互身份验证通过后,车载无钥匙模块即通知车载其他电子模块进行开闭门锁或启动引擎的动作,也即该车的智能钥匙可以开启该车的车门和启动引擎。但其他车辆的智能钥匙由于无法通过与车载无钥匙模块的身份验证,无法开启该车的车门和启动引擎。
由于无线通信的信道是一个开放的信道,并且射频识别系统通常工作在全球统一公开的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利用这个频段进行通信,因此很容易发生通信内容被窃听、更改以及通信双方身份被假冒等不安全因素。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保证车辆不被盗窃,无线通信系统一般都会对传输的信息加密。正因为如此,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在正常工作前,须先进行交换密钥等信息,分别存放在各自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然后才能进行无线数据的加密解密,以及两者的相互身份验证。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的交互密钥的过程可称为无钥匙系统的学习匹配。一般整车厂要求将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的学习匹配放到车辆基本装配完成之后进行。
已有的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的学习方式为:用户以一定的组合方式触发车辆上的开关,让车载无钥匙模块进入学习模式,然后智能钥匙通过超高频将密钥发送给车载无钥匙模块。该学习方式的缺点在于,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采用单向通信方式,车载无钥匙模块无法确认智能钥匙是否学习成功。密钥由智能钥匙生成,无法实现密钥不被重复使用。任何人都可以不借助工具触发无钥匙系统进行学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无钥匙学习系统,通过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采用LF/UHF双向通信的方式,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使用无线双向通信的车用无钥匙学习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学习仪,内置密钥随机生成模块,通过CAN总线与车载无钥匙模块中的CAN收发器连接;
车载无钥匙模块,包括用于接收智能密钥发送的超高频信号的UHF接收机、用于向智能密钥发送低频信号的LF发射器、用于无线通信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存储无线通信密钥的第一微机、用于与学习机进行通讯的CAN收发器;所述第一微机上设置有若干接口,高频接收机、低频发射器和CAN收发器通过相应的的接口与第一微机连接;
智能钥匙,包括用于向车载无钥匙模块发送超高频信号的UHF发射器、用于接收车载无钥匙模块发送的低频信号的LF接收机、用于无线通信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存储无线通信密钥的第二微机;所述第二微机上设置有若干接口,高频发射器和低频接收机通过相应的接口与第二微机连接并受其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机和第二微机包括用于存储密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超高频发射器和超高频接收机的通信范围大于10米,低频发射器和低频接收机的通信范围小于2.5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智能钥匙和车载无钥匙模块采用LF/UHF双向通信的方式,两者可以相互确认是否学习成功。
2)密钥由学习仪统一管理随机生成,确保密钥不被重复使用,防止密钥泄露。
3)无钥匙系统的学习必须由厂家授权人员使用学习仪完成,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无钥匙学习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载无钥匙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钥匙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用无钥匙学习系统,主要包括智能钥匙300、车载无钥匙模块200和学习仪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恩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6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模块联合控制车用电子转向锁系统
- 下一篇:干式铁粉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