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输集装箱及其底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26959.6 | 申请日: | 201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7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 发明(设计)人: | 伊尔波·马拉宁;尤卡·西尔塔宁;维莱-马蒂·努尔梅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奇钢铁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12 | 分类号: | B65D90/12;B65D8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集装箱 及其 底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的底部结构(floor structure)。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涉及一种运输集装箱。
背景技术
运输集装箱、以及所谓的通用运输集装箱或干式运输集装箱用于运输各种各样的货物。传统的运输集装箱包括支撑框架以及附接并支撑于支撑框架的底部结构、壁结构和顶部结构(roof structure)。底部结构通常包括附接于支撑框架的独立支撑梁,并且使得这些支撑梁在相对于底部结构的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延伸。支撑框架通常由管状件形成,支撑梁由I型梁等形成。底部表面由安装在支撑梁上的一个或多个厚胶合板形成。所述胶合板足够厚以使得所述胶合板能够使底部结构变刚硬并承受在底部结构上的操作所引起的载荷。底部结构通常从下侧打开,以便露出支撑梁。
现有技术的运输集装箱尤其是集装箱的底部结构的问题在于胶合板的寿命有限。在装载集装箱的过程中,磨损的或以其他方式破损的表面片材甚至会引起事故。因此,不得不定期更换胶合板。更换胶合板会减少有效操作时间并增加维护时间。并且,用过的胶合板是有害废物,必须经过特殊处理。胶合板的另一问题在于板必须很厚,比如,在一些应用中,为了达到足够的刚度和冲击强度,使用28mm厚的板。另外,胶合板的可用性也是有限的。但是,胶合板具有轻巧的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的底部结构和运输集装箱,从而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这样的用于集装箱的底部结构来实现,所述底部结构的特征在于第一表面层由硬化马氏体钢板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进一步通过这样的运输集装箱实现,所述运输集装箱具有包括由硬化马氏体钢板形成的第一表面层的底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基于这样的理念,省掉胶合板而使用硬化马氏体钢板来形成运输集装箱的底部结构的底部表面。马氏体钢板可通过传统的后硬化方法来硬化,其中,首先在硬化炉中把钢材加热到硬化温度,然后将刚才快速冷却,即,淬火以使钢材硬化。马氏体钢板也可以是直接硬化的钢材,即,直接淬火的钢材,这意味着钢材在生产过程中、在最终热轧经过之后并卷绕钢带之前直接硬化。这样,实现了平整度和抗冲击强度性质非常好的薄硬化马氏体钢板,这种钢材特别适合运输集装箱的底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的底部结构,所述底部结构包括:形成底部表面的第一表面层;以及支撑所述第一表面层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层由硬化马氏体钢板形成。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层为直接硬化马氏体钢板。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第一表面层由布氏硬度至少270HBW的完全马氏体钢或马氏体-贝氏体钢形成。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层的厚度小于6mm。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层下侧且彼此相邻的独立的梁。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梁具有I型、Z型、U型或三角形剖面。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梁的材料厚度在0.5-3mm之间。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梁由高强度钢或镀锌钢形成。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底部结构还包括附接至所述支撑装置以形成蜂窝的第二表面层,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层与第二表面层之间形成所述蜂窝的型芯。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底部结构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底部结构的一个或多个独立蜂窝部分的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所述第二表面层。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层由耐候钢板或硬化耐候钢形成。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层的厚度小于6mm。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支撑装置通过焊缝、激光焊缝、机械紧固件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层或附接至所述第一表面层和所述第二表面层,或者,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第一表面层或与所述第一表面层和所述第二表面层熔合在一起。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底部结构,其中,所述底部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层上的胶合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奇钢铁公司,未经罗奇钢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6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