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柔软移动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1513.4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9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开华;钱俊杰;王军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润佳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7100 安徽省池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软 移动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是一种超柔软移动电缆。
背景技术
在港口成套机械、电葫芦、采煤机等机械设备中,电线电缆在工作时,长期经受弯曲、移动等作用,有的长期经受单向或双向扭转等机械作用,导体电缆的导体铜丝逐根断裂直至电缆报废。传统的移动软电缆一般是采用细铜丝束绞而成,但长期经受弯曲、移动等外力作用还是会导致电缆导体断裂,造成断电事故,影响生产及生活的正常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柔软移动电缆,采用导体采用优质无氧铜丝经精密微拉机拉制成细微铜丝,将数根细微铜丝绞合,后经专用编织机逐层在绞合铜丝上编织而成,外面挤包柔软绝缘材料及护套材料,成缆过程采用小节距的绞合方式,来提高电缆的耐曲挠性能,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柔软移动电缆,包括有多根组合软导体,其特征在于:每根组合软导体分别包括有内层芯线和外层铜丝编织层,所述的内层芯线由多根细微铜丝通过束绞形成,每根细微铜丝分别由无氧铜丝拉制而成,每根组合软导体外通过柔软绝缘材料挤包形成有绝缘层,所述的多根组合软导体外通过挤包形成有护套,相邻二根组合软导体之间设有填充线。
所述的超柔软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每根组合软导体的外层铜丝编织层为退火软铜丝。
所述的超柔软移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线的截面呈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导体可以大大能够提高电缆的弯曲性能,能够用于港口成套机械、电葫芦、采煤机等移动机械设备中,组合软导体采用内层细微铜丝束绞结构加上外层的铜丝编织结构,使电缆导体具有非常好的耐曲挠性,柔软的绝缘层和护套的使用使电缆能在移动设备中安全稳定的运行,满足了移动设备对电缆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超柔软移动电缆,包括有三根组合软导体1,每根组合软导体分别包括有内层芯线和外层铜丝编织层,内层芯线由若干根细微铜丝通过束绞形成,每根细微铜丝分别由无氧铜丝拉制而成,每根组合软导体外通过柔软绝缘材料挤包形成有绝缘层2,三根组合软导体外通过挤包形成有护套3,相邻二根组合软导体之间设有截面呈椭圆形的填充线4。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根组合软导体的外层铜丝编织层为退火软铜丝。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如下:
根据电缆工艺确定导体铜丝直径,计算导体的铜丝根数及编织机的类型等。导体的拉制在精密微拉机上进行。按照工艺将将数根铜丝束绞,绞丝采用小节距,然后以束绞好的铜丝作为芯线,外层编织退火软铜丝,采用层层编织的方式直到导体的截面积达到标称截面。此过程要控制好编织机的节距,将接头修剪好,一米之内运行换锭一次。然后挤包柔软级绝缘材料,正确选择模具及挤出温度,杜绝绝缘层表面有死胶、鱼眼等缺陷。选用成缆机右向成缆,成缆节距尽可能要小,满足电缆的弯曲性能,增加填充以保证电缆圆整和抗耐冲击性,最后挤包柔软级护套材料,护套的挤出与绝缘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润佳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润佳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1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航天用三芯绞合带屏蔽与护套电线电缆
- 下一篇:一种机芯PCB板的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