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2316.6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段昀辉;张伟伟;陆百迅;邱荣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10 | 分类号: | B62D4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备胎 容纳 装置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及具有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乘用车车身备胎腔是用于容纳乘用车备胎的装置,用以承担备胎与行李物品的重量。这种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通常由单层钣件冲压而成,这是一种大面积平板结构,因此刚度较弱,容易产生局部模态,会承受路面、发动机等激励源引发的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所以需要避免产生共振,发生振动噪声,以避免产生焊点失效、钣金开裂等问题。其中,模态是结构的固有振动,每一个模态具有特定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
目前,为了提高备胎腔的刚度,通常采用增加备胎腔厚度或者提高材料的密度的手段提高模态,但这会导致车身重量增加,车辆经济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更高的刚度且结构简单的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板壁、多级阶梯腔,每级阶梯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板壁具有下凹的腔孔;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腔孔连通,后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前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连通;最后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为封闭的平面,所述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备胎安装点。
优选地,在所述板壁上具有三级阶梯腔,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 与所述腔孔连通,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二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三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为封闭的平面。
优选地,在阶梯腔上以及相邻的阶梯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在阶梯腔上以及相邻的阶梯腔之间设置有3-5根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内地板以及与车内地板连接的多级阶梯腔,每级阶梯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在车内地板上设置有下凹的腔孔;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腔孔连通,后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前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连通;最后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为封闭的平面,所述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备胎安装点。
优选地,在所述板壁上具有三级阶梯腔,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腔孔连通,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与第二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二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与第三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三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为封闭的平面。
优选地,在阶梯腔上以及相邻的阶梯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地,在阶梯腔上以及相邻的阶梯腔之间设置有3-5根加强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由于设置了多级阶梯腔,此结构无需其它加强零件,无需增加零件厚度,结构简单,而且提高了备胎容纳装置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所述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板壁和多级下沉的阶梯状的腔,多级阶梯腔之间通过倒角过渡连接。其中,板壁具有下凹的腔孔。每级阶梯腔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腔孔连通,后一级阶梯腔的第一端口与前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连通,以此顺次连接。最后一级阶梯腔的第二端口为封闭的平面,所述平面的几何中心为备胎安装点。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乘用车备胎容纳装置包括板壁1以及三级阶梯腔。三级阶梯腔分别为第一级阶梯腔2、第二级阶梯腔3、第三级阶梯腔5,如图所示,每个阶梯腔都具有上、下两个端口。第一级阶梯腔2的上端口与板壁上的腔孔11连通,第一级阶梯腔2的下端口与第二级阶梯腔3的上端口连通;第二级阶梯腔3的下端口与第三级阶梯腔5的上端口连通;第三级阶梯腔5的下端口为封闭的平面7。
板壁1可以由金属制成,优选地,所述板壁1与车辆的地板一体形成,即,板壁1可以是车辆地板的一部分。板壁1上具有适于放置备胎的开口,该开口即板壁上的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23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