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振器衬套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11828.0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胡思明;孙志伟;陈巍;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衬套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衬套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减振器衬套中的橡胶环通常为表面光滑并与外套管过盈配合的圆环结构,表面光滑的橡胶环在直接压入外套管中时会被挤向两端,使得橡胶环的整体挤让面过大,将橡胶环挤出外套管,引起橡胶环的损坏,另外,实际工作过程中橡胶环还会受到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负荷,表面光滑的橡胶环限位能力较弱,易与外套管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会造成橡胶环与外套管分离,使减振器下端失去联接,影响汽车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931925Y,授权公告日2007年8月8日,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桥减振器的衬套,包括外金属层、弹性衬套和内金属层,特点是在内金属层的两端同轴设置有二个耐磨隔套,其不足之处是,弹性衬套易与外金属层之间产生相对滑动,易造成弹性衬套易与外金属层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橡胶环与外套管之间连接强度大,两者之间不易滑动,使用寿命长的减振器衬套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振器衬套组件,包括有内套管和套接在内套管上的橡胶环硫化成一体的衬套本体、套接在衬套本体上并与衬套本体上橡胶环过盈配合的外套管,所述的橡胶环的两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唇边,所述的外套管的两端夹设在环形唇边之间。橡胶环两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唇边可以有效限定橡胶环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使其不易发生横向移动,提高了橡胶环各向受力的限位功能,同时外套管夹设在环形唇边之间,增加了外套管与橡胶环的接触面积,使橡胶环与外套管之间贴合更为紧密,更不易相对滑动,在提高密封性能的同时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套管内壁的两端开口处设有倒角。倒角具有导向作用,还可减小装配摩擦,便于橡胶环压入外套管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橡胶环外壁上开有若干环形槽。在压入外套管的过程中,橡胶环会因挤压发生形变从而整体挤让面增大,环形槽能不仅能使橡胶圈产生多向挤让,并能提供挤让空间,可有效避免将橡胶环挤出外套管造成变形和损坏,从而提高了橡胶环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槽为三条。环形槽数量过多,会导致橡胶环横向的连接强度减弱,数量过少,挤让空间过小,三条环形槽既能保证橡胶环横向的连接强度,又能保证挤让空间。
作为优选,中间的环形槽的横截面积小于两端的环形槽的横截面积。中间的环形槽的横截面积小于两端的环形槽的横截面积,使得中间环形槽的容积小于两端的环形槽的容积,由于在压入外套管的过程中,橡胶环只能朝两端挤让,使得橡胶环的两端相对于橡胶环的中间部分而言具有更大的挤让面,因此橡胶环的两端需要更大的挤让空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橡胶环两端边缘具有环形唇边,既提高了橡胶环各向受力的限位功能,又增加了外套管与橡胶环的接触面积,使橡胶环与外套管之间贴合更为紧密,更不易相对滑动,提高密封性能的同时还提高了使用寿命;
(2)橡胶环外侧壁上开有三条环形槽,不仅能使橡胶圈产生多向挤让,并能提供挤让空间,可有效避免将橡胶环挤出外套管造成损坏,提高橡胶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衬套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内套管1,橡胶环2,外套管3,环形唇边4,环形槽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减振器衬套组件,包括衬套本体,衬套本体为由内套管1和套接在内套管1上的橡胶环2硫化成的一体结构,橡胶环2两端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环形唇边4,且橡胶环2外壁上间隔还开有三条环形槽5,中间的环形槽5的横截面积小于两端的环形槽5的横截面积,外套管3内壁的两端开口处设有倒角,外套管3套接在衬套本体上且外套管3的两端夹设在环形唇边4之间,衬套本体上的橡胶环2与外套管3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为:将衬套本体慢慢插入外套管3中时,由于橡胶环2与外套管3过盈配合,因此在橡胶环2压入外套管3中时由于挤压会向环形槽5挤让,使得环形槽5内会慢慢挤入橡胶,从而使橡胶环2能慢慢压入外套管3中,直至外套管3与衬套本体完全套接且环形唇边4包住外套管3,此时外套管3两端与环形唇边4紧密贴合,能有效限定橡胶环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使其不易发生横向移动,不易与外套管3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11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