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燃油炉的聚合燃料高频加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08077.7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林;朱颉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联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5/20 | 分类号: | F23K5/20;C03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油 聚合 燃料 高频 加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油炉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燃油炉的聚合燃料高频加速装置。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大约4500条平板玻璃窑炉生产线和450条浮法玻璃窑炉生产线,其中主要分布与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地区及安徽凤阳、福建沿海和辽宁部分地区。
大部分采用重油或者煤焦油燃料,小部分企业采用天然气或者煤气燃料。有些窑炉正在尝试以石油焦粉代替燃油,均采用高压气流输送粉料燃烧,但生产的玻璃品质要求不高,生产也不够稳定。
平板窑炉的耗油量及生产现状相差很大,日耗燃油约12-50吨,日产平板玻璃约40-260吨。浮法玻璃窑炉耗油量和生产规模均较大,生产玻璃的品质也较高,日耗燃油约80-200吨,日产浮法平板玻璃月500-1500吨。且现行采用天然气燃烧,生产和设备成本都比较高无法降下来。
为了对现有窑炉进行改造,用以石油焦粉代替燃油的设备改造,各个大企业均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有燃油输入窑炉内燃烧是为低温单一燃料,一般很难快速燃烧并燃尽,造成燃烧不充分,热值比较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既方便的提高燃料温度,是燃料燃更加充分,且结构简单的用于燃油炉的聚合燃料高频加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燃油炉的聚合燃料高频加速装置,包括加热容器和缠绕于所述加热容器外壁的感应线圈,所述加热容器底端设置有进油口,顶端设置出油口,所述感应线圈与高频感应控制机构连接。进入加热容器内的油料在感应线圈高频电流的作用下,被快速加热,可以有效提高油料的热值。
所述进油口安装球阀,用于控制进油量。
所述加热容器内设置有压力保险阀,用于当加热容器超过设定值时进行泄压。
所述出油口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高频感应控制机构连接,用于监控加热容器内的温度。
所述高频感应控制机构设置有温度显示仪和温控开关,便于控制。
所述加热容器为铁磁性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特点和效果如下:结构简单,可以快速方便的对进入窑炉的燃料进行加热,提高了燃烧效率,是燃烧更充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燃油炉的聚合燃料高频加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用于燃油炉的聚合燃料高频加速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加热容器3和缠绕于所述加热容器3外壁的感应线圈9,所述加热容器3底端设置有进油口1,顶端设置出油口5,所述感应线圈9与高频感应控制机构6连接。进入加热容器3内的油料在感应线圈高频电流的作用下,被快速加热,可以有效提高油料的温度,便于燃烧和热值的释放。其中,所述进油口1安装有球阀2,用于控制进油量。所述加热容器3为铁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容器3内设置有压力保险阀4,用于当加热容器超过设定值时进行泄压。所述出油口5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高频感应控制机构6连接,用于监控加热容器内的温度。所述高频感应控制机构6设置有温度显示仪7和温控开关8,便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金属材质时,使锅炉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物质,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令人满意的温度。高频的高频大电流流向被绕制成环状或其它形状的加热线圈(通常是用紫铜管制作)。由此在线圈内产生极性瞬间变化的强磁束,将金属等被加热物体放置在线圈内,磁束就会贯通整个被加热物体,在被加热物体的内部与加热电流相反的方向,便会产生相对应的很大涡电流。由于被加热物体内存在着电阻,所以会产生很多的焦耳热,使物体自身的温度迅速上升,达到对所有金属材料加热的目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联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联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08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暖气
- 下一篇:氮气灭火系统的气体释放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