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蓄电池自适应节能型充电维护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055602.3 | 申请日: | 2012-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0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桂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桂宝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H7/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53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蓄电池 自适应 节能型 充电 维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车蓄电池自适应节能型充电维护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人会认为充电器是一种简单产品,普通电器中的充电器比比皆是,然而,对于电动车辆来说,充电器及充电技术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要延长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除了与骑行习惯、电池品质有关外,关系更为密切是充电器的质量的好坏。一方面,电池虽然原理简单,但有自己的充放电工作特性(每次的充放电过程都发生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只有符合这种充电特性、且具备脉冲修复功能的充电器才能真正意义上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充电器几乎天天和电池充电相伴,不符合电池充电特性的充电器,过充或欠充将长期毒害电池,时间长了极易出现失水、鼓包变形等系列影响电池正常使用寿命的问题,这就是业界常说的“电池不是被用坏,是被充坏的”。
目前,国内生产的电动车充电器当充满电后均不能切断电源,只是充电电流变小浮充充电,因电瓶电量已满所以此时并非充电,而是在电解水,造成电瓶失水。电瓶的充电过程为2PbSO4+2H2O→Pb+PbO2+2H2SO4,失水使硫酸变浓,电解液比重变大,腐蚀极板,造成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越少来越少,蓄电池的蓄电量也越来越少,从而使电瓶容量变小或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蓄电池自适应节能型充电维护器,它无变压器,所以其充电效率在98%以上,根据整流后的脉动直流电对负极板的硫酸铅结晶体进行去除和维护,不仅能够对电池进行科学地充电,更能够保护电池,延长其使用寿命,节能环保。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电桥D1、第一二极管-第十二极管D2-D11、第一电阻-第八电阻R1-R8、第一电容-第五电容C1-C5、第一保险丝-第二保险丝F1-F2、第一继电器-第三继电器J1-J3、三极管T1、复合三极管T2、红色发光二级管RN1和绿色发光二级管RN2,第一保险丝F1与第一电容C1串联,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一电容C1的下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电桥D1的1脚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二极管D2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桥D1的4脚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4的正极、第四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第三二极管D4的负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6的正极、绿色发光二级管RN2的正极、第一继电器J1的一端、第六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分别与绿色发光二级管RN2的负极、第一继电器J1的另一端、第六二极管D7的正极、第七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七二极管D8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负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5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桥D1的3脚与第一继电器J1的第一对常闭触点J1-1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J1的第一对常闭触点J1-1的另一端分别与红色发光二级管RN1的正极、第三继电器J3的第一对常闭触点J3-1的一端连接,第三继电器J3的第一对常闭触点J3-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继电器J2的一对常开触点J2-1的一端、第八二极管D9的正极、第二保险丝F2的一端连接,电桥D1的2脚与第一继电器J1的第二对常闭触点J1-2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器J1的第一对常闭触点J1-2的另一端分别与红色发光二级管RN1的负极、第三继电器J3的第二对常闭触点J3-2的一端连接;第二继电器J2的一对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与第八电阻R8、第三继电器J3依次串联,第二继电器J2的一对常开触点J2-1的两端并联有第五电容C5,第八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复合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继电器J2的一端、第九二极管D10的负极、第四电容C4的正极连接,第二继电器J2的另一端、第九二极管D10的正极、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十二极管D11的负极均与复合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继电器J3的下端、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复合三极管T2的发射极、第十二极管D11的正极均与第三继电器J3的第二对常闭触点J3-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的第二保险丝F2的另一端与48V电瓶E的正极连接,48V电瓶E的负极与第三继电器J3的第二对常闭触点J3-2的另一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桂宝,未经周桂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556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饰架
- 下一篇:带电子锁的智能遥控电动车电池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