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旋转作动器的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6824.2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资雯;崔彦坤;方蕾;黄雄;刘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4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旋转 作动器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传动部件的测试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飞机旋转作动器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飞机旋转作动器(简称旋转作动器)属于飞机气动系统中传动装置,用于飞机的升降翼、方向舵、起落架等重要部件的旋转传动,因此对飞机旋转作动器的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国内缺乏针对旋转作动器的单独测试,而是把旋转作动器连同其附件做整体的性能测试,这样难以满足测试旋转作动器的技术要求,从而很容易出现一些隐性故障,造成其工作的可靠性降低。另外,现有的对旋转作动器进行加载负荷测试的方法是:利用钢索悬挂重物的机械方法进行加载负荷。这种加载负荷的方法占地面积大,操作不够便捷,加载载荷局限性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旋转作动器的测试系统,可方便对旋转作动器加载负荷,实现对旋转作动器单独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飞机旋转作动器的测试系统,它包括测试支架、工控机、传动轴、用于给被测旋转作动器提供不同频率测试电源的电气控制柜、用于检测被测旋转作动器角度的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旋转作动器扭矩和转速的扭矩传感器、用于给旋转作动器直接提供扭矩载荷的气动旋转加载器以及用于输出并且能够调节气动旋转加载器的加载气压的调节装置,旋转作动器安装在所述测试支架上,所述传动轴与旋转作动器的输出轴相连,旋转作动器的输出轴与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角度传感器、气动旋转加载器、扭矩传感器均安装在传动轴上,所述工控机分别与所述的电气控制柜、扭矩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和调节装置相连,用于接收电气控制柜、扭矩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传输来的信号,并且能够向电气控制柜和调节装置发出指令以控制电气控制柜和调节装置工作,所述调节装置与气动旋转加载器相连,所述调节装置在接收到工控机传输来的指令信号后能够根据该指令调节加载给所述气动旋转加载器加载气压,以调节气动旋转加载器作用在旋转作动器上的扭矩载荷;
所述扭矩传感器反馈扭矩信号至工控机计算并显示,工控机输出扭矩控制信号至调节装置,由调节装置输出加载气压至气动旋转加载器;所述电气控制柜输出电源至被测旋转作动器;所述角度传感器反馈角度信号至工控机显示;所述电气控制柜反馈电压电流信号至工控机计算并显示,工控机输出频率控制信号控制电气控制柜输出至被测旋转作动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调压阀、比例调节阀、换向阀,所述调压阀的入口与外部气源相连,所述比例调节阀的控制端、换向阀的控制端分别与工控机的扭矩控制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换向阀的出口与气动旋转加载器的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述工控机具有用于采集信号的数据采集卡,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用于反馈输出的电压信号的电压变送器、用于反馈输出的电流信号的电流变送器;所述工控机通过数据采集卡分别采集角度传感器、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扭矩传感器输出的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工控机可控制测试动作并显示测试数据结果,实现了对旋转作动器的单独测试,以保证安全;
(2)工控机可通过调节装置对气动旋转加载器进行加载气压的调节,从而实现方便调节加载的负荷,满足各种测试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飞机旋转作动器的测试系统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飞机旋转作动器的测试系统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控机采集反馈信号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旋转作动器;2.机柜;21.电气控制柜;22.工控机;221.显示屏;
3.角度传感器;4.气动旋转加载器;5.扭矩传感器;6.传动轴;7.测试支架;
8.调压阀;9.比例调节阀;10.换向阀;11.外部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加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6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