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5209.1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廖志;胡思明;徐荣峰;金戈;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3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压减震器。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
减振器包括活塞杆、缸筒、螺旋弹簧、弹簧座,螺旋弹簧套在活塞杆和缸筒外,一端与弹簧座相抵靠。在减震过程中,螺旋弹簧在活塞杆上窜动,使得螺旋弹簧与弹簧座产生摩擦、噪音。为了减小螺旋弹簧弹簧与减振器弹簧盘之间的摩擦及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噪音,为此,目前的中低端车型的减振器通常在螺旋弹簧与弹簧盘之间加装非金属隔振垫。但是加装隔振垫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使得整个减振器的重量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重量较轻的汽车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缸筒以及套在缸筒和活塞杆上的螺旋弹簧,活塞杆一端容置在缸筒内部,所述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弹簧盘,所述的螺旋弹簧一端抵在弹簧盘上,另一端固定在缸筒外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弹簧具有运动时才能与弹簧盘相抵靠的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上包裹有隔振作用的保护套。
在螺旋弹簧受压缩时,过渡段也会抵靠在弹簧盘上,这样使得螺旋弹簧与弹簧盘发生碰撞或摩擦及噪音,降低了减振器的性能,在过渡段上包裹保护套后,避免了过渡段与弹簧盘的直接碰撞或摩擦,保护套起到隔振、减磨作用,而且保护套成本低,重量小,可降低减振器的成本和重量。
在上述的汽车减振器中,所述的保护套两端设有能使其与螺旋弹簧相固定的胶水。胶水可选用工程中常用的AB胶,在保护套拉到合适的位置后,在保护套两端涂抹固定胶水,使保护套能长期固定在过渡段,经久耐用。
在上述的汽车减振器中,所述的保护套厚度范围为0.5mm~1mm。0.5mm~1mm厚度的保护套既能起到隔振、减磨作用,又不影响螺旋弹簧的弹性。
在上述的汽车减振器中,所述的保护套由耐磨、耐压且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弹性的非金属材料使得保护套的隔振效果更好,而且耐磨、耐压可增加保护套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汽车减振器中,所述的非金属材料可以为橡胶、塑料、尼龙或树脂。橡胶、塑料、尼龙和树脂都具有一定的耐磨度和弹性,而且都属于质量较轻的材料,原材料在市场上也便宜,保护套制造成本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减振器利用保护套替代隔振垫,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减振器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减振器中的螺旋弹簧与弹簧盘及保护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活塞杆;2、缸筒;3、螺旋弹簧;4、弹簧盘;5、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汽车减振器包括活塞杆1、缸筒2以及套在缸筒2和活塞杆1上的螺旋弹簧3,活塞杆1一端容置在缸筒2内部,活塞杆1可以在缸筒2内上下运动。活塞杆1的杆身上固定有弹簧盘4,弹簧盘4随着活塞杆1一起运动。螺旋弹簧3一端抵在弹簧盘4上,另一端固定在缸筒2外壁上,当活塞杆1深入缸筒2内部时,弹簧盘4下降,使螺旋弹簧3受挤压。
螺旋弹簧3具有运动时才能与弹簧盘4相抵靠的过渡段,过渡段受螺旋弹簧3受挤压程度影响,当螺旋弹簧3受挤压到一定程度时,过渡段能与弹簧盘4完全相抵靠。为保证在过渡段与弹簧盘4相抵靠时不产生摩擦、噪音,在过渡段上包裹有隔振作用的保护套5。
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套5采用耐磨、耐压且具有弹性的尼龙材料制成,这种保护套5质轻,成本低,且经久耐用。当然,保护套5材料可以使用橡胶、塑料或树脂代替。在保护套5装配到螺旋弹簧3的过渡段后,在保护套5两端涂抹有能使其与螺旋弹簧3相固定的胶水,通常采用AB胶水固定。保护套5的厚度应以0.7mm左右为宜,太厚则影响螺旋弹簧3的弹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活塞杆1、缸筒2、螺旋弹簧3、弹簧盘4、保护套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52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