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组均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4532.3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志;张铁柱;郑艺华;张纪鹏;张洪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组均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组换热方面的新系统——锂电池组均温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各种采用锂电池组作为动力源的仪器仪表及设备、器械等。
背景技术
从协同场理论可知,锂电池组热量传递的优劣直接决定于锂电池组热量传递的效率,而锂电池组热量传递的效率不但与高低温热源的温差有关,还与热量传递中温度场的均匀性密切相关,有效地保证传热过程温度场的均匀性,可以有效提高锂电池组传热效率,这对于当前锂电池组安全有效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以前经典传热理论分析,锂电池组传热过程研究大多集中在强化换热方面,大量锂电池组强化换热方法相继被提炼了出来,增大锂电池组换热面积、增大锂电池组对流换热系数、增大锂电池组冷热源的温差。实质上,所有这些研究大大提高的仅仅是强化锂电池组换热的数量,而忽略了强化锂电池组换热的质量。
温度场协同理论的研究,实质上揭开了强化换热质量的篇章。强化换热的数量固然重要,强化换热的质量同样不容忽视。某些场合上,特别上随着节能减排需求的深入研究,强化换热的质量要求甚至更重于强化换热的数量要求。强化换热的数量要求仅仅体现了换热过程实现的可能性,强化换热的质量要求却体现了换热过程实现的现实性,忽略了强化换热质量要求的强化传热研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危险后果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众所周知,任何热量传递过程都存在高低温热源的温差限制,当温差超过限制要求,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便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着火燃烧、爆炸等现象。根据热量传递公式,Q=kFt,所以将锂电池组强化换热的研究集中在了尽量提高换热系数k或者增大换热面积F或者增大换热系数与换热面积之积kF上,同时认为,热量传递过程是一个整体过程,所有这些观点,严重影响了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影响了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本质的揭示。
当然,热阻理论对于强化换热过程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尽量减小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最大热阻部分的热阻,而忽略对于热量传递过程中最小热阻的热量传递的研究。这其实仅仅对于强化部分热量传递过程适用,对于那些热阻较为均匀的热量传递过程,就束手无策。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阻较为均匀的情况难道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强化传热研究吗?当然不是。
均温理论研究认为,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中,温差的研究特别是关键传热部件最大温差的研究更为重要,有效降低锂电池组关键传热部件的最大温差,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强化锂电池组换热而造成的大量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锂电池组换热方面的锂电池组均温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锂电池组热量传递系统中的温差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可以有效降低锂电池组换热设备中关键部件处温差的不均匀性,从而不仅满足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的数量要求,更有效满足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的质量需求,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盲目强化锂电池组传热而造成的大量能量损失,保证了锂电池组热量传递过程实现的现实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组均温系统,包括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箱体(1)、导热均温器(3)、静态扰流器(4)、动态扰流器(5)、均温控制器(6)、风道入口(7)、风道出口(8)、温度传感器(9)、风道(10);电池组(2)均布于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电池组箱体(1)内,电池组(2)中电池之间空隙形成风道(10),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箱体(1)两端外壁上设有风道入口(7)、风道出口(8),导热均温器(3)由优良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根据实际需求布置在电池组(2)之间;静态扰流器(4)由波浪状优良导热材料制成,安置在导热均温器(3)表面,布置在风道(10)内,起到扰动风道(10)内气流作用;动态扰流器(5)起到增大风道内气流流速作用;均温控制器(6)布置在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箱体(1)一侧;温度传感器(9)根据实际需求布置在电池组(2)之间,监视电池组(2)内的温度场;温度传感器(9)将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箱体(1)内各测温点信号传递到均温控制器(6)中,均温控制器(6)利用各测温点信号,控制动态扰流器(5)的工作状态;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组(2)产生的热量除少部分通过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箱体(1)散失外,大部分热量利用行驶过程中流动的空气从风道入口(7)进入风道(10)经风道出口(8)处散失。
所述的锂电池组均温系统,静态扰流器(4)是断面为波浪状的薄铝片,根据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箱体(1)内温差信号的变化适时改变波浪的形状,从而改变风道(10)内流动空气的扰动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45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