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0℃正火型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9434.0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杨雄;霍培珍;董瑞峰;温利军;吴鹏飞;李文艺;张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C21D8/02;C21D1/28;C21D11/00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郝荔蓁 |
地址: | 01403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70 正火 低温 压力容器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领域的低合金压力容器钢,特别是一种-70℃正火型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
背景技术
压力容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机械、动力、冶金、核能、航空、航天、海洋等部门。它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设备,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压力容器钢板为中厚板中一大类专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用于储存、运输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压力容器用钢,不仅要求钢板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和高温力学性能,还要求钢板具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
目前国内同级别压力容器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如下:
中国专利CN101082104A公开了“一种无Ni微合金低温压力容器钢及其制造方法”,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04~0.08、 Si<0.6、Mn 1.0~1.6、Nb 0.010~0.030、Ti 0.005~0.030、V<0.070%,Al 0.004~0.060、N<0.008、P<0.015、S<0.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采用TMCP轧制的方法使得钢板的屈服强度达到360MPa以上,抗拉强度超过490MPa,低温冲击韧性满足-60℃的要求(即满足-60℃的冲击功不小于41J),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焊接性。因不添加贵金属Ni、Mo,且采用TMCP轧制代替调质处理,可降低生产成本并缩短制造周期。不足之处是采用超低碳设计,增加了冶炼难度,且未涉及-70℃低温冲击韧性。
中国专利CN101871077A公开了“一种正火型高强度压力容器钢及其制造方法”,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2~0.18%、Si:0.15~0.40%、Mn:1.20~1.70%、P≤0.020%、S≤0.015%、Ni:0.10~0.40%、Nb:0.01~0.05%、Ti:0.01~0.03%、Als:0.015~0.050%,同时包括有V≤0.20%、Cu≤0.70%中的一种或两种,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利用单轧工艺控制钢板的规格,经过控制轧制后,采用正火温度840~920℃,保温时间30~40min+t×1min/mm的正火工艺,得到了均匀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钢板具有良好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不足之处是未涉及-70℃低温冲击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屈服强度大于380MPa,抗拉强度大于500MPa,具有良好的塑性、特别具有优良的-70℃低温冲击韧性的一种低温压力容器用钢板,该钢板主要用于制造液氯储罐、高压氮储罐、氨冷却器等低温压力容器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钢板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9~0.12%、Si:0.15~0.50%、Mn:1.2~1.6%、P:≤0.015%、S:≤0.005%、Nb:0.02~0.04%、Ni:0.40~0.80%、Ti:0.006~0.010%、Alt:0.020~0.03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主要采用的工艺路线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LF精炼—RH真空处理—板坯连铸—板坯加热—除磷—控制轧制—ACC冷却—正火热处理。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主要步骤及工艺参数如下:
1、冶炼
转炉冶炼采用经过脱硫预处理的铁水和废钢作为原料。采用单渣工艺冶炼,高碳锰铁和硅铝合金脱氧合金化,出钢挡渣,保证一次拉碳成功,转炉出钢温度控制在1620~1640℃。RH工序采用循环深脱气工艺,在保证钢水温度稳定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氢、氧、氮等气体含量,减小有害气体对钢质的不利影响,最终得到的钢水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9~0.12%、Si:0.15~0.50%、Mn:1.2~1.6%、P:≤0.015%、S:≤0.005%、Nb:0.02~0.04%、Ni:0.40~0.80%、Ti:0.006~0.010%、Alt:0.020~0.03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连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9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