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9383.1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尚金堂;邹羽;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C1/00 | 分类号: | 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寸 可控 圆片级 玻璃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硅圆片(1)上刻蚀形成微型硅凹槽(2)阵列;
第二步,在上述微型硅凹槽(2)内,先后加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混合,获得碳酸钙(5) ,再蒸发去除水;
第三步,将玻璃圆片(3)与上述硅圆片(1)在真空或一定压力下粘结,使得微型硅凹槽(2)密封;
第四步,将上述玻璃圆片和硅圆片加热至玻璃软化点温度以上并保温,待微型凹槽(2)中碳酸钙(5)放出的气体产生正压力使得密封腔体对应的玻璃成型后,再冷却到常温,退火;
第五步,去除硅圆片(1),得到圆片级球形玻璃微腔(6)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玻璃圆片为硼硅玻璃圆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的碳酸钠和氯化钙均为饱和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后,利用超声对其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凹槽(2)阵列之间有微通道(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采用点胶技术对微型凹槽(2)定量注入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所述的粘结方法为阳极键合,阳极键合条件为:电压600V,温度为400℃。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尺寸可控的圆片级玻璃微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键合好的玻璃圆片和硅圆片的加热温度为820℃~8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938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