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5884.2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胜;张杰;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1R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检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在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GPS(全球定位系统)、PMP(MP3,MP4等)甚至是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应用。触摸屏具有触控操作简单、便捷、人性化的优点,因此触摸屏有望成为人机互动的最佳界面而在便携式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触摸屏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触摸屏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通过检测触摸屏中感应单元自电容的大小来判断感应单元是否被触摸,因此如何精确检测触摸屏中的感应单元在被触摸时产生的自电容变得十分重要。
而现有的电容检测原理存在的缺点是,在检测感应单元被触摸产生的电容时,由于互电容的存在,往往受到互电容的影响,导致检测时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检测精度不够高,进而不能准确判断感应单元是否被触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容检测电路,能够消除互电容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判断准确度也大大提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容检测电路,包括:N个感应单元,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转移电容,所述转移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N个感应单元相连,所述转移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转移电容用于将自身的电荷转移至所述N个感应单元中被扫描的感应单元的电容中;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的一端与所述转移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充电模块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相连,用于对所述转移电容进行充电;放电模块,所述放电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模块的一端和所述转移电容的一端相连,所述放电模块的另一端接地,用于对所述转移电容进行放电,其中,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开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充电模块、所述转移电容和所述放电模块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转移电容的电压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闭合,同时更新计数值,以及根据所述计数值检测所述N个感应单元的触摸情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检测电路,在检测感应单元被触摸产生的电容时能够很好地消除互电容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进而可以准确地判断感应单元是否被触摸,提高了判断准确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电容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容检测电路中开关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容检测电路中开关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5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