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界面智能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4592.7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G06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谭磊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界面 智能 显示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应用软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界面智能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应用软件技术更新换代、用户使用人群的增加,应用软件可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且功能调用的过程越来越复杂。例如,用户在使用应用软件过程中,调用某一个操作行为的操作界面时,须通过多个操作行为依次调用对应的界面,才可最终获取所需的操作界面。
当面对大量的复杂的调用操作时,存在用户不清楚该如何操作以控制应用软件呈现所需的操作界面的可能,此时用户不得不在操作过程中频繁的查阅用户指南等资料才能调用某项功能对应的操作界面,影响了用户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用户对该应用软件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智能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以优化用户对应用软件的操作过程,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与操作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智能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对应用软件界面的操作行为;
基于所述操作行为,根据设定的行为预测规则,在用户的用户模型库中确定用户的后续操作行为;
根据所述后续操作行为控制更改所述应用软件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在获取用户对应用软件界面的操作行为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操作行为更新所述用户的用户模型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操作行为更新所述用户的用户模型库包括:
将获取到的操作行为顺序存储在缓存队列中,其中,当前缓存队列中连续存储的至少两个操作行为作为操作行为序列;
判断所述操作行为序列是否与所述用户模型库中记录的已有操作行为序列匹配;
当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则触发所述确定用户的后续操作行为的操作,并结束更新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则将所述缓存队列中的各操作行为记录至所述用户模型库中,并删除所述缓存队列中位于队头的一个操作行为,且判断所述缓存队列中的操作行为数量是否满足最小匹配量;
当判断结果为满足时,则返回执行所述匹配判断操作;
当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时,则等待获取下一个用户操作行为。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种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操作行为,根据设定的行为预测规则,在所述用户的用户模型库中确定用户的后续操作行为包括:
基于当前缓存队列中的操作行为序列,在所述用户的用户模型库中查找匹配的操作行为序列,获取至少一个匹配的操作行为;
在至少一个所述匹配的操作行为中,根据设定的行为预测规则,确定用户的后续操作行为。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三种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后续操作行为的数量为一个,则根据所述后续操作行为控制更改所述应用软件界面包括:
执行所述后续操作行为,并控制将所述应用软件界面更改为执行完所述第一后续操作行为的对应界面,以准备获取用户对所述对应界面的执行下一个操作行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智能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对应用软件界面的操作行为;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操作行为,根据设定的行为预测规则,在用户的用户模型库中确定用户的后续操作行为;
控制模块,用于执行所述后续操作行为,并控制更改所述应用软件界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行为更新所述用户的用户模型库。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更新模块包括:
缓存存储单元,用于将获取到的操作行为顺序存储在缓存队列中,其中,当前缓存队列中连续存储的至少两个操作行为作为操作行为序列;
模型匹配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操作行为序列是否与所述用户模型库中记录的已有操作行为序列匹配;
后续预测触发单元,用于当判断结果为匹配时,则触发所述确定用户的后续操作行为的操作,并结束更新操作;
模型更新单元,用于当判断结果为不匹配时,则删除所述缓存队列中位于队头的一个操作行为,且判断所述缓存队列中的操作行为数量是否满足最小匹配量;
匹配触发单元,用于当判断结果为满足时,则触发所述模型匹配单元,返回执行所述匹配判断操作;
更新停止单元,用于当判断结果为不满足时,则等待获取下一个用户操作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4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