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作用多级油缸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83642.X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峻;叶从群;徐龙;余松;都金灯;程宁;姜丹;邵金玉;张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6 | 分类号: | F15B15/16;F15B15/2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用 多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缸,特别是一种多级油缸。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用的多级油缸多为单作用油缸,油缸内部多采用柱塞结构,这类油缸线性响应慢,保压效果差,油路单一,难以完成实现复杂工况操作需求而且可控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作用多级油缸,通过油路设计实现活塞杆和各级油缸伸出或缩回,提高工作效率;活塞和活塞结构与相邻的缸筒间有密封件密封,增加气密性,减小漏油几率,同时减小缸筒对活塞和活塞结构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作用多级油缸,油缸组件、外缸筒、缸底、活塞杆、位于外缸筒与活塞杆之间的至少一级中间缸筒,油缸组件位于外缸筒外侧,靠法兰块固定在外缸筒的外壁上,活塞杆位于最内层的中间缸筒内部;法兰块上设有伸出油口和缩回油口,缩回油口贯穿外缸筒的侧壁,油缸组件内部设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与伸出油口相通,外缸筒与相邻的中间缸筒之间、中间缸筒内部、相邻的中间缸筒之间、活塞杆与相邻的中间缸筒之间均设有腔室,中间缸筒的两端都设有过油孔,靠近缸底的过油孔将中间缸筒内部的腔室与同级的中间缸筒外壁的腔室连通,远离缸底的过油孔将中间缸筒内部的腔室与同级的中间缸筒内壁的腔室连通;中间缸筒靠近缸底的一端设置活塞结构,外缸筒与相邻的中间缸筒的活塞结构之间、中间缸筒的内壁与相邻的中间缸筒的活塞结构间均有密封件密封;中间缸筒与缸底之间留有第五腔室,第五腔室与第一腔室相通,活塞杆靠近缸底一端装有活塞,活塞与缸底间有第六腔室,第六腔室与第五腔室相通,活塞与最内层中间缸筒内壁间有密封件密封;活塞与缸底之间有外调整套,最内层的中间缸筒和外调整套的截面积之和小于活塞的截面积。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外调整套与最内层的中间缸筒间通过螺纹连接并用螺钉进行连接,既可以对活塞进行有效的定位,还能进行活塞位置的微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作用多级油缸,通过油路设计实现活塞杆和各级油缸伸出或缩回,提高工作效率;活塞和活塞结构与相邻的缸筒间有密封件密封,增加气密性,减小漏油几率,同时减小缸筒对活塞和活塞结构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作用多级油缸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作用多级油缸的最内层活塞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作用多级油缸的中间缸筒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双作用多级油缸,包括油缸组件1、外缸筒2、缸底4、活塞杆5、位于外缸筒2与活塞杆5之间的中间缸筒6,油缸组件1位于外缸筒2的外侧,靠法兰块3固定在外缸筒2的外壁上,活塞杆5位于中间缸筒6内部,法兰块3上设有伸出油口7和缩回油口8,缩回油口8贯穿外缸筒2的侧壁,油缸组件1内部设有第一腔室a,第一腔室a与伸出油口7相通,外缸筒2与中间缸筒6之间设有第二腔室b,中间缸筒6内部设有第三腔室c,活塞杆5与中间缸筒6之间设有第四腔室d,中间缸筒6两端分别设有过油孔9和过油孔10,靠近缸底4的过油孔9将第三腔室c与第二腔室b连通,远离缸底的过油孔10将第三腔室c与第四腔室d连通,中间缸筒6靠近缸底4的一端设置活塞结构,中间缸筒6的活塞结构与外缸筒2内壁间装有支承环14和格莱密封圈13,中间缸筒6与缸底4之间留有第五腔室e,第五腔室e与第一腔室a相通,活塞杆5靠近缸底4的一端装有活塞11,活塞11与缸底4之间有第六腔室f,第六腔室f与第五腔室e相通,活塞11与中间缸筒6内壁间有支承环14和格莱密封圈13进行密封,活塞11与缸底4之间有外调整套12,外调整套12与中间缸筒6间通过螺纹连接并用螺钉进行连接,中间缸筒6和外调整套12的截面积之和小于活塞11的截面积;外缸筒2和中间缸筒6之间、中间缸筒6和活塞杆5之间装有导向套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式光伏蓄电池分组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全逃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