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MC1耳聋基因突变筛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9480.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戴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5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mc1 耳聋 基因突变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TMC1耳聋基因突变筛查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60%耳聋由遗传因素导致,另外40%与环境因素有关。以往由于人们缺乏对耳聋遗传病因学的深入认识以及诊断技术,无法明确耳聋分子病因,更无法预防其发生。近30年来,伴随耳聋遗传病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至今已有84个耳聋基因被克隆,一些常见基因得到了深入的认识,耳聋分子病因学诊断成为可能。虽然欧美自上世纪末开展了耳聋基因诊断工作,但因缺乏对中国耳聋人群致聋遗传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并缺乏符合中国国情及遗传背景的耳聋基因筛查及诊断工具,我国临床耳聋基因诊断工作受到严重限制而远远滞后。
TMC1基因突变可以引起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耳聋。如“耳聋相关基因TMC1”(《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第05期)中报道,TMC1基因突变具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相对应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听力表型特征,正逐渐为听力学家、遗传学家和耳科学临床工作者所关注。研究表明:TMC1c.1714G>A(p.D572N)是引起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的热点突变,近期的研究也在中国发现了携带该突变的耳聋家庭。由于该突变区域缺乏酶切位点,不能进行酶切反应,因此目前国际上检测该突变主要是采用Sanger测序法。此方法成本较高,限制了该突变的大规模人群筛查。
发明目的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MC1耳聋基因突变筛查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解决了TMC1c.1714G>A(p.D572N)热点难以进行人群大规模筛查的难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TMC1耳聋突变基因筛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2)以外周血白细胞DNA为模板,以
上游引物:TCCTCTAG CCTTCATACACCGAAGTC
下游引物:AACCTGGGAGGCTTTTCTGT
进行PCR扩增,(3)以限制性内切酶Sal 1酶切所述PCR扩增产物,得到160bp,130bp,30bp三条带即为TMC1耳聋基因阳性突变样本。
进一步,酶切所述PCR扩增产物的反应条件为:37℃,4小时。
进一步,所述PCR扩增产物酶切后以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进一步,所述PCR扩增产物酶切后以8%聚丙烯凝胶电泳鉴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易于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法不需要特殊昂贵设备,且能较快定购到实验所需试剂,实验前期准备时间短;
(2)操作简单:按照分子生物学试验室的程序化操作即可完成。
(3)成本低:所引入的限制性内切酶Sal 1是普通常用酶,价格低廉(500U/80元),每例样品检测需1U,加上凝胶、电泳液、酶切体系的配制,酶切反应成本约为3元/例,而传统的Sanger测序法成本为25元/例。
(4)准确率高: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法结果完全吻合,无假阴性、假阳性。
(4)解决了难题:鉴于以上优点,该技术可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解决了TMC1c.1714G>A(p.D572N)热点难以进行人群大规模筛查的难题。
本发明通过在引物设计中对突变位点上游第三位碱基进行修改,引入了Sal 1酶切位点,修饰了上游引物,采用修改后的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可采用酶切法对突变进行鉴定,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
野生型样本(即非突变样本)酶切后为两条带130bp,30bp,杂合突变型样本(即阳性突变样本)为三条带160bp,130bp,30bp,易于对比鉴定。
附图说明:
图1: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酶切扩增产物。
凝胶电泳结果,lane 1,21为PCR产物;lane 2,3,4,6,7,8,9,10,11,12,14,16,17,18,19,20,22,23,24为野生型;lane 5,13,15为突变型
图2:野生型和突变型酶切后的样本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读示意图。
图3:野生型和突变型酶切后的样本Sanger测序验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模板DNA:提取自外周血白细胞中DNA,
2、PCR反应体系
3、PCR循环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