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5963.5 | 申请日: | 201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崔溶元;郑映振;文东建;禹广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7/00;G02F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康泉;王珍仙 |
地址: | 韩国庆***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12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1-014205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公开为所有的目的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反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反射基板对可见光的透光率增加。
背景技术
近来,应化学能源例如石油价格飞涨的要求,对开发新能源的需求增加。与对新能源的需求一致,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增加。实际上,普通房屋中至少60%的能量消耗归因于加热和/或制冷。特别是,普通房屋和建筑物通过窗户损失的能量达到其能量的24%。
因此,已经做出各种尝试,以便在保持窗户的美学和观察特性的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增加其气密和绝缘特性减小通过窗户损失的能量的量。举例来说,代表性方法包含改变窗户的尺寸和提供高绝缘窗户。
高绝缘窗玻璃的类型包含氩(Ar)注入的双层玻璃、低辐射玻璃、反射玻璃等,其中,氩(Ar)注入的双层玻璃中氩气等置于一对玻璃板之间以防止热交换。
在它们中,通过在通常的透明玻璃的一个表面上贴附薄金属涂层获得反射玻璃,以便使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近红外线(NIR)辐射和红外线(IR)辐射的透光率减小。这样,在夏天,反射玻璃阻挡大部分由外部照射其上的日光,从而减小用于制冷的能量消耗。在冬天,反射玻璃防止NIR或IR辐射由建筑物内部泄漏,从而减小用于加热的能量消耗。
然而,现有技术的反射玻璃具有缺点,例如恒定的透光率、由于在可见光范围内低的透光率导致的低的可见度等。此外,当设计反射玻璃以使可见光的透光率增加时,由于减小的反射率,反射玻璃的独特特性可退化。
图1为说明现有技术的反射玻璃的透光率和反射率的图。如图1所示,可了解的是在可见光范围内现有技术的反射玻璃的透光率为约30%,因此可见度不好。此外,在现有技术的反射玻璃中,反射膜涂布的涂布表面的反射约37%的IR辐射,并且玻璃基板反射约5%至10%的IR辐射。因此,还可了解的是与可见光相比,具有强的热力作用的IR辐射和紫外线(UV)辐射的反射率是低的。
本发明背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背景,而不应作为该信息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证明或任何暗示的形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反射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反射基板提高了可见光的透光率和红外线(IR)辐射的反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反射基板,所述反射基板包含基础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础基板上的热致变色薄膜。所述热致变色薄膜由掺杂剂掺杂的热致变色材料制成,所述热致变色薄膜的相转变温度小于所述热致变色材料的相转变温度。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热致变色材料可为选自由二氧化钒(VO2)、氧化钛(III)(Ti2O3)、氧化铌(NbO2)和硫化镍(NiS)组成的组中的一种。
所述热致变色材料优选为VO2。
这里,所述掺杂剂可为选自由钼(Mo)、钨(W)、铬(Cr)、镍(Ni)和锆(Zr)组成的组中的一种。
所述热致变色薄膜优选可为3at%或更多的W掺杂的VO2。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基板可进一步包含在所述基础基板和所述热致变色薄膜之间的氧化物薄膜或氮化物薄膜。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物薄膜或氮化物薄膜可由选自由二氧化硅(SiO2)、氧化铝(Al2O3)、五氧化铌(Nb2O5)、二氧化钛(TiO2)和氮化硅(Si3N4)组成的组中的一种制成。
所述氧化物薄膜或氮化物薄膜的厚度优选在30nm至80nm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制造反射基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在所述基础基板上形成所述热致变色薄膜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热致变色薄膜可使用由掺杂剂掺杂的所述热致变色材料制成的溅射靶形成,或使用由热致变色材料制成的溅射靶和由掺杂剂制成的溅射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在通过增加可见光的透光率而增加可见度的同时,通过增加IR辐射的反射率在建筑物的制冷和加热中减小能量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5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