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中实时监控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3104.2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4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孙逢春;王震坡;刘鹏;王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远程 监控 系统 实时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般来说,本发明的领域涉及电动汽车,更具体的来说,涉及在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实时对车辆状态和电池状态进行监控和报警的远程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作为一种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发展前景不容忽视。电动车辆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会不会出现故障,会出现哪些故障,出现故障有什么快速而有效地解决办法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保证电动车辆产业良性发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自电动车辆诞生以来,动力电池技术一直制约着电动车辆的实用化进程,保障电池使用安全、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以及降低电池成本一直是电动车辆科学研究的核心。
对于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实时全面地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和相关数据,作为电动车辆和动力电池性能分析、数据管理和科学研究的信息资源十分重要。对于大量采集到的车辆数据利用不同的分流方式将故障信息快速有效地向外发布是保障电动车辆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实时监控方法,该系统包括车载终端和监控中心,方法包括:
a)位于电动汽车上的车载终端按照第一周期采集电动汽车相关的监控信息,并按照第二周期将所述监控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
b)监控中心接收上述监控信息,并对所述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当判断机动车可能发生故障时,该监控中心向车载终端发送报警消息;
c)车载终端在接收到该报警消息,触发警告操作。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为1秒;所述第二周期不大于10秒。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操作为缩短所述第二周期。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警告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二周期替换为不大于1秒。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操作为车载终端上的指示灯不断闪烁或喇叭发出声音。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来自整车控制系统的信息、来自电机控制系统信息、来自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以及来自地理位置通信模块的位置信息。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通信。
所述的实时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以下网络之一:GPRS、3G、LTE、WIMAX、WIFI网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中的车载终端,该车载终端位于电动汽车中,并与监控中心通信,其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按照第一周期采集电动汽车的监控信息;
第二模块,用于按照第二周期将所述监控信息发送给位于监控中心;
第三模块,用于接收监控中心发送的报警信息,其中该报警信息是由监控中心根据接收到的监控信息并判断可能存储故障时生成的;
第四模块,用于在接收到该报警信息后触发警告操作。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为1秒;所述第二周期不大于10秒。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操作为缩短所述第二周期。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警告操作包括将所述第二周期替换为不大于1秒。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操作为车载终端上的指示灯不断闪烁或喇叭发出声音。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信息至少包括以下信息之一:来自整车控制系统的信息、来自电机控制系统信息、来自电池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以及来自地理位置通信模块的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中心通信。
所述的车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以下网络之一:GPRS、3G、LTE、WIMAX、WIFI网络。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远程监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监控中心、车载终端,所述车载终端位于电动汽车中,车载终端与监控中心之间通信,其特征在于:
车载终端,按照第一周期采集电动汽车相关的监控信息,并按照第二周期将所述监控信息发送给监控中心,并接收监控中心发送的报警信息,并基于该报警信息触发警告操作;
监控中心,用于接收车载终端的监控信息,并且分析该监控信息,如果判断存储故障,则向车载终端发送报警信息。
所述的监控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周期为1秒;所述第二周期不大于1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3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