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X光检验机及其扩胎旋转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70981.4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1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任立国;李石磊;赵敬华;禚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验 及其 旋转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轮胎X光检验机的整机结构与扩胎旋转驱动方法的改进,属于橡胶机械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为提高机动车轮胎的生产质量和安全使用周期,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在线检测项目。如采用X射线对轮胎内层进行探伤检测,通过射线透过轮胎所产生的信号反馈以在接收装置上成像,进而验证轮胎内部是否出现断层、气泡、钢丝断裂等性能缺陷,并根据检验结果对轮胎进行鉴定分级。
现有的X光检验机,通常是将被检测轮胎竖直地或横向地放置在转辊上,通过驱动X光管伸入到子口内部进行射线取像。在检测开始与进行过程中,通常是由2组以上的抱臂从外侧夹持被检测轮胎的胎面部位,以实现轮胎与包括上述抱臂部件在内的定中装置的轴心重合,即先进行定中操作。然后,在一组抱臂轴向旋转的带动下,轮胎绕其轴心旋转以配合X光管在子口内部的取像。
如上述现有技术特征,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与不足:
1、轮胎胎面具有一定深度的花纹,当抱臂在夹持并驱动旋转的过程中易受到表面不平整的影响,轮胎在高速旋转时易跳动、不稳定,从而影响到X光检验成像的图像质量,易导致检验质量的下降;
2、从胎面外侧夹持并旋转驱动轮胎,X光检验的主要区域如胎面、胎侧会相应
地形成一定的形变,也直接会影响到检验成像的图像质量。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述X光检验机及其扩胎旋转驱动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针对立式检测机与测试方法,通过从子口处向外扩张的定位、定中与旋转驱动方式,以实现提高轮胎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X光检验成像质量、改善X光检验质量与效率的目的。
另一发明目的在于,为便于X光管从子口处进入轮胎内部而增加扩子口机构、以及在旋转过程中保持子口扩张的稳定性设计,以进一步地实现降低轮胎被检验区域形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述的X光检验机主要包括有:
用于密闭检测轮胎的铅房、以及设置于铅房中的以下装置,
X光运动装置,用于将X光管输送至轮胎子口处以发射X光;
成像系统运动装置,用于将探测器输送至轮胎一侧以接收X光并成像;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还包括有扩胎旋转驱动装置,以用于承载轮胎并在检测过程中驱动轮胎旋转。
扩胎旋转驱动装置,具有一机架,以及,
至少1组导杆体,其侧部通过安装架安装于机架;
导套,通过轴承同轴地套设于导杆体中以承载轮胎、按压轮胎子口并驱动轮胎旋转;
连杆,中部固定地轴设于机架,其一侧端连接于用以轴设安装架的销轴,其另一侧端连接于滑动架;
滑动架,在机架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往复直线运动;
第二驱动装置,用于连接并驱动导套沿轴向转动以驱动轮胎旋转。
如上述基本方案特征,通过导杆体承载导套以将其从子口处支撑被检测轮胎。滑动架的直线运动影响到与连杆连接的侧端相对于轮胎轴心的位置与摆动方向,因为连杆的中部固定地轴设于机架,则其另一侧端基于杠杆原理而通过安装架最终带动导套沿轮胎径向移动,即完成按压轮胎子口和驱动轮胎旋转时的作用力传递。
与上述过程相反的是,当滑动架反方向直线运动时,连杆带动导套反向摆转而释放轮胎、即返回仅是支撑轮胎子口的状态,轮胎在检测完毕后可直接卸载。
上述方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配合X光管进入轮胎内部、探测器接收X光而成像的前提条件是,如何实现从轮胎子口处按压并定位轮胎、以及如何稳定地驱动轮胎旋转。
相比较于胎面定位与旋转驱动的现有技术,由于轮胎的子口处没有花纹,在高速旋转过程中能够维持轮胎径向与轴向上的稳定性,不会出现明显地窜动与摆动,因此有助于提高X光检验成像的质量、进而相应地改善X光检验质量。
另外,导套按压轮胎的子口,子口处材料与胎面、胎侧部位的材料差别并不会形成直接地力的传递,因此在旋转驱动的同时,并不会造成胎面、胎侧等部位的形变,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到X光检验成像的质量。这与现有技术从胎面外部定位并旋转驱动的技术相比,具有较显著地提高与改善。
针对上述提及的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有多种驱动与传动机构实现,例如电机减速机驱动、气缸、电缸与油缸驱动等,又如同步带-带轮传动机构、以及齿轮-齿条、丝杠-丝母传动机构,在此不再重复与展开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0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