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N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67635.0 | 申请日: | 2012-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3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马骏;赵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3;G02F1/133;G02F1/1362;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n 液晶 显示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N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摸屏作为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液晶显示领域。根据工作原理和检测触摸信息介质的不同,触摸屏可以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四种类型。电容式触摸屏技术由于工艺简单、产品寿命长、透光率高等特点成为目前主流的触摸屏技术。
现有技术中集成触控功能的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为,直接在TN型液晶显示面板上设置触摸屏。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和触摸屏各包括两层基板,所述基板一般为玻璃基板,也就是说,现有的具有触控功能的TN型液晶显示装置至少需要四层玻璃基板贴合在一起,在现代社会对更加轻薄、方便的显示装置的需求状况下,上述具有触控功能的TN型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复杂,厚度大,制造成本高,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更加轻薄、方便的显示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N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显示装置集成了触控功能,较现有技术中的集成触控功能的TN型显示装置,减少了两层基板,降低了整个装置的厚度和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有触控功能的TN型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于彩膜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的公共电极层,所述公共电极层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多个驱动电极,以及多个位于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虚拟电极,其中,所述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虚拟电极之间彼此绝缘。
优选地,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公共电极层之间的黑色矩阵层,所述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虚拟电极之间通过位于所述公共电极层上的间隙隔离并绝缘,所述间隙被所述黑色矩阵层覆盖。
优选地,位于同一行的多个驱动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成为驱动线,位于同一列的多个感应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成为感应线;或者位于同一列的多个驱动电极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成为驱动线,位于同一行的多个感应电极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成为感应线。
优选地,电性连接多个驱动电极的第一连接线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同一导电层上,电性连接多个感应电极的第二连接线是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不同导电层的导电跨桥;或者,电性连接多个感应电极的第二连接线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同一导电层上,电性连接多个驱动电极的第一连接线是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不同导电层的导电跨桥。
优选地,所有所述虚拟电极彼此电性相连。
优选地,所述多个驱动电极为矩阵排列的方形电极,相邻的两列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条状的感应电极,相邻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设置有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的形状为H形,并且每行H形的虚拟电极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多个感应电极为矩阵排列的方形电极,相邻的两列感应电极之间设置有条状的驱动电极,相邻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设置有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的形状为H形,并且每行H形的虚拟电极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位于同一行的虚拟电极通过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同一导电层上的第三连接线电性相连。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为多个呈矩阵排列的菱形电极,相邻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设置有虚拟电极,所述虚拟电极的形状为镂空的菱形电极,其镂空部分内设置有驱动电极或感应电极。
优选地,位于同一列的感应电极连接形成感应线,位于同一行的驱动电极连接形成驱动线。
优选地,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虚拟电极通过与所述公共电极层位于不同导电层上的导电跨桥电性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阵列基板朝向液晶层一面上的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包括栅极和扫描线;设置于所述栅极层上方的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方的硅岛;设置于所述硅岛上方的源漏电极层,所述源漏电极层包括源极、漏极和数据线,所述栅极层内的栅极、第一绝缘层、硅岛和源极、漏极共同形成薄膜晶体管结构;设置于所述源漏电极层上方的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方的像素电极层;第三绝缘层,该第三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像素电极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三绝缘层为有机膜层。
优选地,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在1μm-10μm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栅极层之间的第一透明电极层,该第一透明电极层覆盖栅极层的扫描线,且未覆盖栅极层的栅极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栅极层之间的第四绝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7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