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绞胎艺术瓷羽毛纹纹饰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9009.9 | 申请日: | 2012-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柴战柱;田彦文;史小三;石黎明;李正红;程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22 | 分类号: | C04B33/22;B44C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王国旭 |
地址: | 454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艺术 羽毛 纹饰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品制作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绞胎艺术瓷羽毛纹纹饰的手工工艺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绞胎瓷又称“搅胎瓷”,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泥相间摆放或揉合,经拉坯成型、上釉烧成的陶瓷制品。所制成的瓷器的各种纹理内外相通或相同,具有不同于其他瓷器的效果。绞胎瓷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的艺术瓷品种,绞胎艺术瓷的各种纹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内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其纹理与瓷质浑为一体,自然和谐,增强了绞胎瓷的艺术魅力。绞胎纹饰是制作绞胎艺术瓷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技法,不同的纹饰有着不同的美学效果。通过对绞胎技法的运用,创造丰富多彩的绞胎纹饰,是创作绞胎瓷的基本技能,纹饰的多样性,表现的艺术主题就更多变,其艺术性、工艺性越强,越富于变化,它的收藏价值也就越高。由于绞胎工艺难度大,不易掌握,两种颜色的泥土不易完美结合,其开裂程度严重,成功率极低,本发明采用目前世界各地先进的陶瓷材料,运用现代高科技配方,通过不断试验,使失传已久的绞胎瓷工艺羽毛纹得以全面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失传已久的制作绞胎艺术瓷羽毛纹纹饰的手工工艺制作方法,使得绞胎艺术瓷工艺纹饰得以全面开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绞胎瓷工艺羽毛纹纹饰的手工工艺制作方法,由原料加工、运用绞胎技法使之成型和烧成步骤组成:
(1) 在原料加工步骤,把各种瓷用粘土原料,经过破碎、磨细、过滤、脱磁、除铁、过筛,制成泥浆,再经过压滤、真空抽气处理而成泥料;
(2) 在运用绞胎技法使之成型步骤,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块相互揉合、搅拌,再拉胎成型,经修整、打磨、镶接而制成局部或全部为绞胎效果的各类器形,然后再施釉;
(3) 在烧成步骤,高温氧化,还原釉烧制而成绞胎艺术瓷;
其中在运用绞胎技法使之成型的步骤的细节在于:
(a) 把两种不同的色泥各切成规格大小相同,厚薄相等的色泥饼,然后交替叠加,堆成颜色相间的梯形;
(b) 再运用摔、拍、压方法将步骤(a)中所制体形制成一定厚度色彩相间的泥饼,把绞纹泥条折叠而成再进行拼接、滚压粘合造型;
(c) 形成有规律性的羽毛状内外胎质相同的羽毛纹理并进行细节修整。
采用上述手工工艺制作方法,制成的有规律性的羽毛状内外胎质相同的羽毛纹理,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线条自然流畅,色彩变化丰富,神韵独具,使失传已久的绞胎瓷工艺羽毛纹得以全面开发,并且是现有陶瓷艺术的一大丰富和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绞胎艺术瓷羽毛纹纹饰的手工工艺制作方法,由原料加工、运用绞胎技法使之成型和烧成步骤组成:
(1)在原料加工步骤,把各种瓷用粘土原料,经过破碎、磨细、过滤、脱磁、除铁、过筛,制成泥浆,再经过压滤、真空抽气处理而成泥;
(2)在运用绞胎技法使之成型步骤,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泥块相互揉合、搅拌,再拉胎成型,经修整、打磨、镶接而制成局部或全部为绞胎效果的各类器形,然后再施釉;
(3)在烧成步骤,高温氧化,还原釉烧制而成绞胎艺术瓷。
其中在运用绞胎技法使之成型的步骤的细节之处在于:
(a) 把两种不同的色泥各切成规格大小相同,厚薄相等的色泥饼,然后交替叠加,堆成颜色相间的梯形;
(b) 再运用摔、拍、压方法将(a)中所制体形制成一定厚度色彩相间的泥饼,把绞纹泥条折叠而成再进行拼接、滚压粘合造型;
(c) 形成有规律性的羽毛状内外胎质相同的羽毛纹理并进行细节修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技术原理所作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未经焦作市金谷轩绞胎瓷艺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9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