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ITC-葡聚糖在制备眼底血管造影剂方面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7672.5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倪明;徐坤;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明;徐坤;林军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倪小敏;陈卫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itc 聚糖 制备 眼底 血管 造影 方面 应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577,009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合并至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的荧光血管造影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dextran, FITC-dextran)作为眼底造影法的造影剂的新的诊断应用和方法,以实现对人类或其他动物的正常眼睛的或有病变的眼睛的循环系统进行观察和评估。
背景技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又称眼底造影法,是一种用于观察眼底血管而诊断眼部疾病的传统临床诊断技术。眼底造影法大致的过程包括静脉注射造影剂,再利用眼底摄像机对眼底的荧光图像进行拍照,以获得眼血管循环系统的造影图像。眼部的病理变化,如新血管形成、血管堵塞或血管渗漏以及出血等,都可以通过眼底造影法来观察并记录,这使得眼底造影法成为眼科医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临床上用于眼底造影的造影剂有两种类型:荧光素钠(Na-fluorescein)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
荧光素钠眼底造影法
荧光素钠眼底造影法,是采用荧光素钠(Na-fluorescein)作为造影剂的眼底造影法。荧光素钠为荧光素的盐形式。荧光素钠分子在465-490纳米(nm)波长的激发光谱下,发射出波长520-530 nm的荧光。此时,激发光波长为蓝光,而荧光则为黄绿光。荧光素钠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即被用作人类眼底造影法的造影剂 (Ringvold et al. 1979; Schatz, et al. 1978; Yannuzzi, 1989)。
荧光素钠造影法的一般程序为:将荧光素钠造影剂配制成为注射用溶液,快速地注射进肘前静脉或其他静脉。在血液中,70-80%的荧光素分子与血清蛋白结合。结合了蛋白的荧光素不激活荧光。仅处于游离状态的荧光素(未被结合)分子能响应激活光能而发射出荧光。随着血液的流动,荧光素分子通过眼动脉进入眼部血液循环,眼动脉通过睫状后短动脉供应脉络膜,同时通过视网膜中央动脉供应视网膜。用490纳米波长的光线照射视网膜,荧光素发光,此时用荧光眼底摄像机进行拍照,即可获得眼底造影图像。
在脉络膜中,游离的荧光素分子能够自由扩散到脉络膜毛细血管(choriocapillaries)中。然而,由于视网膜内皮细胞具有紧密的连接结构(血-视网膜屏障),游离的荧光素分子不能轻易透过正常的视网膜毛细血管。荧光素钠分子可从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到血管外,使得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的荧光成像效果较差。因此,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法主要用于视网膜血管造影,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或动脉堵塞、渗漏等,而用于脉络膜血管造影则效果不佳。
由于脉络膜血管的成像效果较差,因而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法无法为眼科医生提供令人满意的信息,以从视网膜管、视网膜下膜及脉络膜中确定异常血管的起源,而这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图像的清晰度仍不足使其提供理想的眼部血管详细形态信息,尤其是在多种病态条件下更是如此。
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法的另一个限制在于无法在炎症部位或新生血管部位形成足够清晰的图像。在这些状态下,因为毛细血管渗透性提高,荧光素钠容易渗漏到血管外,病灶在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图片上以高浓度的荧光点出现,而无法提供血管的细节。
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的另一个劣势在于,其有效成像的持续时间较短,自注射造影剂起,最佳显像为5分钟左右,这使得血管造影过程操作起来并不方便,且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造影图像。此外,短暂的有效持续时间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即无法在单次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获得同一病人的双眼的造影图像。
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法(Indocyanine Green Chorioangiography , ICG)
吲哚菁绿自1993年起作为眼底血管造影剂被用于眼科临床实际应用 (Guyer et al 1992; Yannuzzi, 1992)。ICG眼底血管造影法在视网膜血管造影方面无法获得如同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法的效果。但是,ICG眼底血管造影法能够观察到脉络膜血管,并且图像质量优于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法,这使得ICG眼底血管造影法在临床上主要被应用于观察脉络膜血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明;徐坤;林军,未经倪明;徐坤;林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7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磁光双功能CNT/Fe<sub>3</sub>O<sub>4</sub>@SiO<sub>2</sub>(FITC)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FITC-IP<sub>3</sub>的制备方法及在荧光偏振分析中的应用
- 一种荧光标记的肿瘤靶向示踪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使用荧光染料FITC与MITO鉴定混合精子的方法
- 甘氨酸在减弱荧光素FITC标记D‑二聚体抗体时猝灭现象中的应用
- 磁光双功能CNT/Fe3O4@SiO2(FITC)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双特异性抗体FITC×CD3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ITC标记的维生素B12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 一种抗FITC荧光单克隆抗体及其免疫层析试纸
- 在胸水荧光图像中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