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模分频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45674.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1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L7/18 | 分类号: | H03L7/18;H03K5/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须一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频器(frequency divider),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模分频器(multi-modulus frequency divider)。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与图2,一种现有的分频数为二、三或四的多模分频器包含一个分频数为二或三的多模分频器1、一个分频数为四的分频器2,及一个控制电路(图未示)。在所需的分频数为二或三时,通过控制电路从多模分频器1得到所需的分频信号,在所需的分频数为四时,通过控制电路从分频器2得到所需的分频信号。
多模分频器1包括一个第一与非门(NAND gate)11、一个第一D型触发器(D flip-flop)12、一个第二与非门13及一个第二D型触发器14。当控制信号在逻辑低电平时,多模分频器1的分频数为二,此时,所需的分频信号可以由第一D型触发器12的资料输出端(Q)及互补资料输出端的其中一者提供,且其频率为时钟信号的频率的二分之一。当控制信号在逻辑高电平时,多模分频器1的分频数为三,此时,所需的分频信号可以由第一D型触发器12的资料输出端(Q)、第一D型触发器12的互补资料输出端第二D型触发器14的资料输出端(Q)及第二D型触发器14的互补资料输出端的其中一者提供,且其频率为时钟信号的频率的三分之一。
分频器2包括一个第三D型触发器(D flip-flop)21及一个第四D型触发器22。所需的分频信号可以由第四D型触发器22的资料输出端(Q)及互补资料输出端的其中一者提供,且其频率为时钟信号的频率的四分之一。
D型触发器12、14、21、22中的每一者有多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一种是串接两个D型锁存器(D latch)。当D型触发器12、14中的每一者以两个串接的D型锁存器来实现时,D型触发器12的第一个D型锁存器可以与第一与非门11合并且一起被简化,D型触发器14的第一个D型锁存器可以与第二与非门13合并且一起被简化,从而图1所示的多模分频器1变形为图3所示的多模分频器1’。
参阅图3,多模分频器1’包括一个第一锁存单元16、一个第二锁存单元17、一个第三锁存单元18及一个第四锁存单元19。当时钟信号及互补时钟信号的频率较高时,锁存单元16~19中的每一者可以改用操作速度较快的电流模式逻辑(current mode logic,CML)架构,从而图3所示的多模分频器1’变形为图4所示的多模分频器1”。
参阅图4,多模分频器1”包括一个第一锁存单元16’、一个第二锁存单元17’、一个第三锁存单元18’及一个第四锁存单元19’。锁存单元16’、18’中的每一者的电路如图5所示。锁存单元17’、18’中的每一者的电路如图6所示。
然而,现有的分频数为二、三或四的多模分频器有面积较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善背景技术缺点的多模分频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多模分频器包含:一个或与非门,具有一个适用于接收一个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一输入端、一个第二输入端、一个第三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该或与非门的所述端上的信号间的关系如下所示:其中,SLN1是该或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上的信号,SIN2是该或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上的信号,SIN3是该或与非门的第三输入端上的信号,SOUT是该或与非门的输出端上的信号;一个第一D型触发器,具有一个适用于接收一个时钟信号的时钟输入端、一个电连接到该或与非门的输出端的资料输入端、一个电连接到该或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的资料输出端,及一个互补资料输出端;一个与非门,具有一个电连接到该第一D型触发器的互补资料输出端的第一输入端、一个适用于接收一个第二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及一个第二D型触发器,具有一个电连接到该第一D型触发器的时钟输入端的时钟输入端、一个电连接到该与非门的输出端的资料输入端,及一个电连接到该或与非门的第三输入端的资料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一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5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