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供优化的冷却液流量的节温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5314.0 | 申请日: | 201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S·M·贝林杰;D·A·帕斯卡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明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优化 冷却液 流量 节温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温器壳体,尤其涉及透过节温器壳体优化冷却液流量。
背景技术
通过节温器壳体优化冷却液流量可强烈影响水泵寄生效应以及冷却液温度的控制。更具体而言,当今许多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设计具有高限制性冷却液旁通回路以及温度控制不佳的缺陷,尤其是在节温器初始开启期间。因此,需要一种系统及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满足了这样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温器壳体。该节温器壳体包括壳体件。该壳体件包括供冷却液流过的入口及出口。该节温器壳体还包括位于该壳体件内的至少两个节温器。该至少两个节温器具有交错的开启温度。当该冷却液在第一预定温度范围内时,该至少两个节温器的其中一个开启并控制流经该壳体的该冷却液的流量。在该壳体件内控制单回路冷却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汽缸盖;散热器;以及节温器壳体,耦接于该发动机汽缸盖与该散热器之间,该节温器壳体进一步包括壳体件,该壳体件包括入口及出口,以使冷却液经由该入口及出口流至该散热器及该发动机汽缸盖;以及至少两个节温器,位于该壳体件内,其中,该至少两个节温器具有交错的开启温度,其中,当该冷却液在第一预定温度范围内时,该至少两个节温器的其中一个开启并控制流经该壳体的冷却液的流量,其中,控制单回路冷却液。
附图说明
图1显示耦接汽缸盖的节温器壳体。
图2显示节温器壳体及冷却液水出口连接的后视图。
图3A及3B显示节温器壳体及冷却液出口连接的侧视图。
图4显示节温器壳体及水出口连接的前视图。
图5显示节温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显示节温器处于关闭位置的节温器壳体。
图7显示节温器处于关闭位置的节温器壳体的较近视图。
图8显示低温节温器半开启、高温节温器关闭的节温器壳体。
图9显示低温节温器完全开启、高温节温器半开启的节温器壳体。
图10显示低温节温器完全开启,高温节温器完全开启的节温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节温器壳体,尤其涉及透过节温器壳体优化冷却液流量。下面所作描述能够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本发明,并且该描述按照专利申请及其要求的背景提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了解,可对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总体原理以及特征进行各种变更。因此,本发明并不意图限于所示实施例,而是具有符合这里所述原理及特征的最广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节温器壳体中设有多个节温器,这些节温器具有交错的开启温度。在节温器壳体中使用多个节温器而不是仅使用一个节温器具有两个显著的优点。首先,多个节温器的交错开启温度可有效降低给定的节温器位置的流量(与信号节温器设计相比)约50%。当这些节温器的其中一个初始开启时,该冷却液流量的降低可降低散热器冷却液流量的突变,从而动态降低单个节温器系统设计中常见的温度及压力循环/波动的可能。
其次,在操作条件要求低散热器冷却液流量期间(亦即冷环境、轻负荷负载循环等),可透过这些节温器的其中一个控制冷却液流量。因此导致给定的冷却液流量的行程增加(与单个节温器设计相比),对冷却液流的剪切及破坏降低,从而降低节温器的压降并降低冷却系统/水泵寄生效应。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
图1显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节温器壳体100,其耦接汽缸盖103。流向车辆散热器(未图示)的发动机冷却液经由位于节温器壳体100顶部的水出口连接104流出节温器壳体100。被旁路和/或返回水泵入口的发动机冷却液经由耦接壳体100的左下角的管道105流出节温器壳体100。
图2显示节温器壳体100及水出口连接104的后视图。如图所示,壳体100中包括第一节温器及第二节温器108、110。该壳体包括旁路111。在该实施例中,较佳地,以单回路自汽缸盖向节温器壳体100提供冷却液流。图3A及3B显示节温器壳体100及水出口连接104的侧视图。图3A显示当节温器108、110开启或部分开启时流向车辆散热器(未图示)的冷却液流。图3B显示流向水泵入口112的冷却液流(流量取决于节温器的位置以及旁路口的直径)。
图4显示节温器壳体100及水出口连接104的前视图。图5显示节温器壳体100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明斯有限公司,未经康明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5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