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节能的外墙窗的制作方法及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34358.3 | 申请日: | 2012-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安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1/64 | 分类号: | E06B1/64;E06B1/58;E06B5/16;E06B7/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节能 外墙 制作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节能的外墙窗的制作方法及结构,属于窗户保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窗是建筑物表面围护结构的一部分,窗的功能和质量对居住者的健康、舒适以及生活工作条件有着重大的影响,窗是民用建筑的必备设施。特别是外墙上的窗是房间与外界空气交换的重要通道,在不需要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时,窗也成了房间与外界隔离的最薄弱环节,室内的热量很大部分都是通过窗散失的,所以提高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是降低建筑使用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为了提高窗的隔热保温性,人们在窗的设计和施工中做了多方面的改进,比如窗扇多采用双层玻璃,加强了玻璃与窗框之间的密封性等,这些改进大多是对窗扇的改进。虽然上述改进对窗的隔热保温性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外墙与窗框之间的隔热保温方面重视不够,比如外墙预留窗洞四周侧面的保温处理,窗洞与窗框之间的密封处理方面做的还不够理想,致使窗户的隔热保温性能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节能的外墙窗的制作方法及结构。以加强窗洞与窗框之间的隔热保温性能,使窗户的隔热保温性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节能的外墙窗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是在安装好窗框之后,先用隔热材料将窗框四周与窗洞之间的间隙填满,然后在窗框外侧窗洞的四个侧壁抹一层隔热保温砂浆,隔热保温砂浆与外墙表面的保温层连接;然后在隔热保温砂浆上铺设一层密封胶条,用窗套将密封胶条压紧固定,以防止在窗框与窗洞之间产生热桥,造成热损失。
前述方法中,所述隔热材料采用发泡剂或隔热棉。
前述方法中,所述隔热保温砂浆采用与外墙保温层相同材料的砂浆,隔热保温砂浆的厚度不小于10mm。
前述方法中,所述密封胶条采用厚度小于1mm的丁苯橡胶条或丁苯与天然橡胶混合制成的橡胶条,宽度等于或大于窗框距离外墙边缘的距离。
前述方法中,所述密封胶条采用整条铺设,接缝处保持平整,不允许搭接,接缝处的间隙不大于1mm。
根据前述方法构成的外墙窗保温结构,包括外墙体,外墙体上设有窗洞,窗洞的中部安装有窗框;窗框与窗洞的间隙内填充有隔热材料;窗框外侧的窗洞侧壁设有隔热保温砂浆,隔热保温砂浆上设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经窗套压紧在窗洞侧壁的隔热保温砂浆和外墙体表面的外墙保温层上。
前述结构中,所述隔热材料为发泡剂或隔热棉。
前述结构中,所述隔热保温砂浆的厚度不小于10mm。
前述结构中,所述密封胶条为厚度小于1mm的丁苯橡胶条或丁苯与天然橡胶混合制成的橡胶条,宽度等于或大于窗框距离外墙边缘的距离。
前述结构中,所述密封胶条的接口为平接,接口处的间隙不大于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窗框与窗洞之间采用普通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堵,易开裂,隔热性较差,如遇下雨天,雨水会顺顺着裂缝浸入外墙体内,密封性和防水性均较差。为了便于安装,一般窗框要比窗洞小一些,本发明在安装好窗框后,用发泡剂或保温棉将窗框与窗洞之间的间隙填满,发泡剂或保温棉都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然后在窗框外侧四周抹一层隔热保温砂浆,隔热保温砂浆采用与外墙保温层相同材料的砂浆,可提高隔热保温砂浆与外墙保温层的结合力,形成封闭外壳。在隔热保温砂浆上铺设一条密封胶条,密封胶条采用价格较低,防水性、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较好的丁苯橡胶条,也可以在丁苯橡胶内掺入天然橡胶提高密封胶条的机构性能。密封胶条通过窗套压紧,窗套可通过膨胀螺栓与外墙固定。本发明提升了窗洞与窗框之间的隔热保温性能,可防止在窗框与窗洞之间产生热桥,造成热损失,使窗户的隔热保温性能进一步得到提升。本发明还具有很好的防水性能和隔音性能,由于采用了窗套,使窗户的外观效果得到了提升,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于维修和更换。可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特别适用北方寒冷地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墙体、2-窗洞、3-窗框、4-隔热材料、5-隔热保温砂浆、6-密封胶条、7-窗套、8-外墙保温层、9-外墙瓷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34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瑞舒伐他汀酯的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复合缓释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