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5323.5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2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婧;蔡胜梅;宗少杰;张永明;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7/12;B32B37/15;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5640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背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自上而下包括第一过渡层、第一耐候层、第二过渡层、基材、第三过渡层和第二耐候层;所述基材与第二过渡层和第三过渡层之间通过胶黏剂层粘结;第一过渡层、第一耐候层和第二过渡层是通过共挤流延或吹膜的方式制备而成的三层复合膜层,厚度为10-30μm;第三过渡层和第二耐候层是通过共挤流延或吹膜的方式制备而成双层复合膜,厚度为10-3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候层、第二耐候层材料相同,选自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或聚偏氟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层、第二过渡层、第三过渡层材料相同,是聚丙烯酸酯聚合物、氟树脂、无机填料、功能助剂的共混物;其中聚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含量为过渡层质量的50-80wt%;氟树脂的含量为过渡层质量的0-30wt%;无机填料为钛、铝、锡或硅的氧化物纳米粉,含量为过渡层质量的10-20wt%;功能助剂为抗氧剂、抗老化剂、光稳定剂之一或组合,功能助剂含量为过渡层质量的0-2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薄膜之一,或者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混物薄膜,厚度为50-25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为聚氨酯胶、环氧胶或丙烯酸胶,胶黏剂层厚度为2-25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助剂中,抗氧剂选自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或抗氧剂BHT;光稳定剂选自光稳定剂770或光稳定剂622LD;光吸收剂选自光吸收剂UV-P或光吸收剂UV-O;偶联剂硅烷偶联剂KH570或硅烷偶联剂KH5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在过渡层材料中,所述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氟树脂为聚偏氟乙烯或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所述无机填料为二氧化钛或三氧化二铝的纳米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复合膜中第一过渡层、第一耐候层和第二过渡层的厚度比为(0.5~1):1:(0.5~1);优选的,第一过渡层、第一耐候层和第二过渡层的厚度相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复合膜中第三过渡层和第二耐候层的厚度比为(0.5~1):1;优选的,第三过渡层和第二耐候层的厚度相等。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过渡层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通过造粒使各组分均匀的混合到一起;然后通过多层共挤流延或吹膜的方法制备第一过渡层、第一耐候层和第二过渡层的三层复合膜,以及第三过渡层和第二耐候层的双层复合膜;
(2)在基材两面涂覆胶黏剂后分别与第二过渡层、第三过渡层复合,制得背板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532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极活性物质
- 下一篇:T型五电平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