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2-环氧辛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9576.1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3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聂丽娟;李响敏;王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3/04 | 分类号: | C07D303/04;C07D301/12;B01J31/3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夏材祥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辛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钨酸季铵盐的制备及其催化1-辛烯环氧化生成1,2-环氧辛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1,2-环氧辛烷可用为溶剂稳定剂、增塑剂、润滑剂添加料等,也用于有机合成。
1,2-环氧辛烷,有R-(+)和S-(-)两种异构体,它是一种无色-淡黄色液体;毒理学数据表明,摄入剂量为103毫克/千克(鼠),会产生淋巴瘤的毒性,生态学数据表明,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迄今,国外合成1,2-环氧辛烷的方法较多,基本上是以1-辛烯用氧化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环氧化反应而得到,通常使用较为频繁且经济实惠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特丁基过氧化氢、氧气等,这些氧化剂通常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较好地将1-辛烯环氧化生成1,2-环氧辛烷,由此看来,催化剂是此反应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对于1-辛烯,大多以价格低廉的H2O2作为氧化剂,因其生成的副产物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而被称之为“绿色氧化剂”,所用的催化剂大多为复合金属有机化合物,是一些含钼、钛、锰、钴、锡、钒等金属复合物,产率在30%-99%,产率在70%以下占了近一半,90%以上产率只占四分之一,且这些催化剂的制备较为复杂,未作重复利用,相对成本较高。
文献[Green Chem.,2009,11,1589-1594]中,以1-辛烯为原料,30%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离子液体(ILs)中,于70℃,用正十二烷基吡啶磷钨酸盐([Dopy]3[PW12O40])作催化剂,反应2小时,生成1,2-环氧辛烷,收率为10%。该方法反应温度偏高,副产物多,收率低;还用了昂贵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制备1,2-环氧辛烷的方法。
本发明制备1,2-环氧辛烷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方法以1-辛烯为原料,通过环氧化反应,其特征在于环氧化反应采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反应介质为极性溶剂,催化剂为磷钨酸季铵盐,经上述反应得到1,2-环氧辛烷,含量≥95%,收率≥75%,催化剂可以回收利用3次,平均收率≥75%;
所述的环氧化反应温度45-55℃;
所述的1-辛烯、过氧化氢、磷钨酸季铵盐的摩尔比为1:1.5:0.004;
所述的反应介质为卤代烃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极性溶剂;
所述的催化剂为磷钨酸和季铵盐反应生成的产品;
所述的季铵盐为长链烷烃卤化铵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苯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
所述的磷钨酸季铵盐的制备温度为室温;
所述的磷钨酸、季铵盐和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3:107。
所述的催化剂可以重复利用3次。
1,2-环氧辛烷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
具体的制备工艺如下:
1、磷钨酸季铵盐Q3PW4O16催化剂的制备
按磷钨酸、季铵盐和过氧化氢的摩尔比为1:3:107,准确称取磷钨酸置于反应器中,加入蒸馏水至刚好溶解,接着滴加浓度≥40%≤50%的H2O2,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30 min;然后将季铵盐完全溶于卤代烃中,缓慢滴入反应器中,室温下搅拌30 min,过滤得到浅黄色固体粉末,用去离子水洗去未反应的季铵盐,用AgNO3溶液检验,直至滤液中无Br-离子为止,最后将固体即催化剂在60℃烘干,产率为90.11%;
所述季铵盐为长链烷烃卤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苯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中的一种;
2、磷钨酸季铵盐Q3PW4O16催化H2O2环氧化1-辛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9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