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附加阻抗法克服电针耐受的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72660.0 | 申请日: | 2012-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0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魏建子;孙鼎;沈雪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附加 阻抗 克服 电针 耐受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针治疗领域用的电针仪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附加阻抗法克服电针耐受的装置,同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针治疗领域的克服电针耐受的方法,尤其是一种通过附加阻抗法克服电针耐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针仪是现代针灸治疗领域广泛使用的装置。与其他针刺疗法一样,电针仪在运用于治疗过程中时也非常强调针感。电针的针感由电针仪对穴位的电刺激所引起。就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产生规则脉冲的电针仪而言,其作用2-5分钟后,患者多会感觉针感有所减弱甚至消失,此种现象被称为电针耐受。电针耐受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疗效。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电针耐受的产生机理源于人体神经系统对规律性刺激的迅速适应性。研究表明,电针的刺激强度主要取决于频率、幅度和宽度。在脉冲频率和宽度一定时,则取决于电脉冲的幅度。因电针耐受的存在,故使用规则电脉冲时最好随时调升刺激量。如果不使用单调脉冲,则需要产生具有不规则频率和宽度的电脉冲。所以现有技术多从这些参数入手,试图克服电针耐受。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
1.采用音乐电针仪
其机理是根据音乐调制产生电脉冲,使得电脉冲的频率、幅度和波宽对于人体都呈随机性变化。然而由于这种电脉冲的不确定性难以满足疗效评估的需要,所以此类电针仪未能成为主流。
2.改进数字脉冲电针仪
其实现方法多是由单片机在医疗人员的控制下较为精细地调制电脉冲的频率、幅度和波宽等参数,从而产生较为复杂的、相对不规则的电刺激信号,达到克服人体的电针耐受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CN1191144A于1998年08月26日公开的产生智能电针针灸治疗仪古典针法的电刺激信号的方法即属此列。
然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原因,此类电针仪也未能得到全面的推广:
1.成本高
为了调制出比较复杂的电脉冲序列,使用者多需与电针仪作多种互动。这必然要求此类电针仪配置比较复杂的人机交互设备,例如键盘与显示屏等,甚至与计算机联机才能工作。这些前提条件使数字脉冲电针仪相对模拟脉冲式电针仪有较高的成本。
2.难以与现有治疗规范兼容
自疗效稳定的模拟脉冲式电针仪成为电针治疗领域的主流设备以后,医疗界针对各类疾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治疗规范,而这些规范多针对频率规则的脉冲的种类、作用时间等调制参数作出具体规定。当前电针治疗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往往也围绕寻找某种疾病的最佳调制参数展开。而数字脉冲电针仪的调制参数难以兼容现有的各类治疗规范,即一名医务人员如果要使用改进型的数字脉冲电针仪,可能无法借鉴已有的治疗经验,这就影响了他们使用改进型的数字脉冲电针仪的热情。
3.难以满足实际临床操作需要
首先,目前针灸治疗的临床工作者由于要面对病人多、病种广、时间紧等现实困难,平均操作一台电针仪的时间不足3分钟。对他们而言,简便省时的模拟脉冲式电针仪远较细致复杂而费时的改进型数字脉冲电针仪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其次,在调节电针仪的过程中,频率相对规则的脉冲刺激更易为病人所接受。这也是在实际临床使用模拟脉冲式电针仪的过程中,更多选用连续电脉冲,而不用疏密电脉冲或断续电脉冲的原因。如果使用数字脉冲电针仪产生相对不规则频率的脉冲,则医患之间沟通相对困难。
第三,在临床面对具体问题时,规则频率的脉冲也远比数字脉冲电针仪所产生的频率相对不规则的脉冲容易为临床医生所理解、分析。
正是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使得传统电针仪,尤其是模拟脉冲式电针仪虽然有容易导致电针耐受的不足,却仍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成为了主流装置。归根到底,目前尚缺乏能够以低成本改造现有电针仪的装置与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辅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电针仪的装置,在全面兼容现有治疗规范并满足临床操作需要的基础上,克服电针耐受,提高临床疗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提供前述装置的基础上,希望提出一种基于所述的通过附加阻抗法克服电针耐受的装置实现克服电针耐受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726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隧道用小车
- 下一篇:一种音频传输转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