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膏体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53763.2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4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芳;张辉;蓝春霞;尹邦志;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兆舜有机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K9/06;C08K3/22;C08K3/28;C08K3/38;C08K3/34;C09K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3233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膏体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热硅脂,俗称散热膏,以有机硅酮为主要原料,添加耐热、导热性能优异的材料,制成的导热型有机硅脂状复合物,用于功率放大器、晶体管、电子管、CPU等电子原器件的导热及散热,从而保证电子仪器、仪表等的电气性能的稳定。
导热硅脂是一种高导热绝缘有机硅材料,几乎永远不固化,可在-50℃~230℃的温度下长期保持使用时的脂膏状态。既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又有优异的导热性,同时具有低油离度(趋向于零),耐高低温、耐水、臭氧、耐气候老化。导热硅脂又称之为热界面材料,在散热与导热应用中,即使是表面非常光洁的两个平面在相互接触时都会有空隙出现,这些空隙中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热量向散热片的传导。而导热硅脂就是一种可以填充这些空隙,使热量的传导更加顺畅迅速的材料。它可广泛涂覆于各种电子产品,电器设备中的发热体(功率管、可控硅、电热堆等)与散热设施(散热片、散热条、壳体等)之间的接触面,起传热媒介作用和防潮、防尘、防腐蚀、防震等性能,适用于微波通讯、微波传输设备、微波专用电源、稳压电源等各种微波器件的表面涂覆或整体灌封。导热硅脂对产生热的电子元件,提供了极佳的导热效果。导热硅脂可用于如:晶体管、CPU组装、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汽车电子零部件、汽车冰箱、电源模块、打印机头等中。
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 102732229A公开了一种膏体导热硅脂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热硅脂按重量份数包括:100重量份的甲基硅油、200~1000重量份的导热填料和10~100份的处理剂。该导热硅脂的制备方法为:将100重量份甲基硅油、200~1000重量份导热填料和10~100份处理剂加入真空捏合机或动力混合机中,在100~150℃温度和-0.06~-0.099MPa真空度情况下,脱水共混30~200分钟即可获得膏体导热硅脂。该发明通过对导热粉进行表面高温和真空处理,提高油与粉的相容性,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在-50~230℃的温度下能长期保持膏脂状态,不出现发干、发硬及油粉分离现象,从而使该发明所制备的膏体导热硅脂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和导热性。但是,该发明采用了较少量的处理剂对导热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导热填料与甲基硅油的相容性较差,使得导热填料在导热硅脂中的分散较差,油粉容易分离,导热硅脂的导热性能差,不利于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导热填料在导热硅脂中分散差,导热硅脂导热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膏体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具有高的导热系数,导热性能非常优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膏体导热硅脂,按重量份数包括:
甲基硅油 100份
导热填料 400~1000份
偶联剂 40~200份。
优选地,所述膏体导热硅脂按重量份数包括:
甲基硅油 100份
导热填料 400~1000份
偶联剂 101~200份。
优选地,所述膏体导热硅脂按重量份数包括:
甲基硅油 100份
导热填料 600~1000份
偶联剂 150~200份。
二甲基硅油,别名甲基硅油,具有生理惰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缘性、耐热性和耐候性。本发明所述甲基硅油在温度为25℃时的粘度为100~5000mPa·s,例如105~300mPa·s、400~1500mPa·s、800~2800mPa·s、1200~3500mPa·s、2800~4800mPa·s,优选110~4000mPa·s。粘度太大,导热硅脂的加工性能变差。
导热填料,添加在甲基硅油中可增加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本发明所述导热填料选自氧化铝、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氧化镁或碳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优选氧化铝、氧化锌、氮化铝或氮化硼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导热填料,可以取得更好地协同作用,显著增加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兆舜有机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兆舜有机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3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