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52070.1 | 申请日: | 2012-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3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仕平;汪娟娟;周治国;陈冬梅;杨昕仪;孔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5/02 | 分类号: | C01G45/02;B82Y30/00;A61K4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ub 协同 作用 钆螯合四 氧化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生物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影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强型影像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生物应用。
背景技术
从CT诞生起,影像医学走过了40年的高速发展期。今天,我们拥有了性能极为强大的影像设备:320层CT,7T磁共振,PET-CT,一种影像设备的显示能力极限是由其原理决定的。CT,是用X线加上旋转采集来成像。成像的时间在亚秒水平。旋转过程中滑环必然产生抖动,X线强度在不停波动,人体血液和器官在运动,这些都决定了其空间分辨率只能局限在亚毫米水平,永远不可能显示腺体级及细胞级解剖结构。CT的最后一个临床应用:冠脉显示已经实现,未来不会再有什么大突破了。磁共振的原理是分子特异性对比度,但是由于信噪比限制,只有同样的分子达到一定数量才可显影。磁共振的另一显示能力是微观的运动,包括血液的运动和水的弥散运动,但同样需要基于足够多的分子。因而磁共振也不能显示腺 体级和细胞级的结构。说到PET,本文的主角开始登场了---造影剂。如果没有造影剂,PET将不能形成任何影像。
造影剂是一种外加给人体的物质,通过某种机理改变图像信息,增加图像诊断信息。当造影剂不发达时,我们只能通过不断提高影像设备的性能来显示更多解剖细节,进而提高病变的发现能力。这不仅大幅提高了检查成本,也大幅提高了医生的阅片工作量。而当有了造影剂之后,我们只需最基本的影像设备成像性能,只要能够显示造影剂即可,因为造影剂在哪里,病变就在哪里。当我们可以开发出多种病变特异性造影剂时,可以轻松获得诊断。
所以要想推动未来医学的发展,必须要研究出更发达的造影剂,这事迫在眉睫。
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已深入到越来越小的尺度范围,以及越来越多的功能特征。纳米造影剂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生物分子识别、药物传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成为国际科技界的重大研究课题。生化及医学等领域对纳米造影剂的物理、化学及药理性质如化学组成、粒度大小、磁功能、晶体结构、表面形貌、溶解性及毒性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实现更好效果的纳米造影剂在生化及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低毒性;3.具有水溶性;4.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5具有良好的或体内成像效果。
本发明通过配体交换成水溶性的纳米粒子,然后在粒子表面接上大量羧基,然后通过羧基的螯合作用螯合上钆。使得纳米粒子具有锰钆结合的更强成像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水溶性。本发明合成方法简单, 反应条件温和、所需原材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过程方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使用简单的反应装置即可制备粒径均一、分散性好、水溶性好的具有与钆有协同作用的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
经广泛检索国内外专利文件和公开出版物,均未见有与本发明相同的具有协同效应的纳米粒子研究方法。本发明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效果好,具有良好分散性和水溶性,同时合成方法简单的造影剂,即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T1-T1协同作用钆螯合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MnCl2·4H2O溶于水中,加入乙酰丙酮,室温下搅拌30-40min;再加入三乙胺,过滤得沉淀物;将沉淀物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中,加热至75-80℃,搅拌至完全溶解;室温冷却,过滤,得乙酰丙酮合锰前驱体;
(2)将制得的乙酰丙酮合锰前驱体溶解于油胺中,在氮气氛围中磁力搅拌,缓慢加热到140-145℃,恒温反应5-6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分离后的物质用无水乙醇连续洗3-5次,制得表面油胺配位的褐色物质油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
(3)将步骤(2)中制得的纳米粒子溶于油胺中,超声;加入乙酰丙酮合锰前驱体,在氮气氛围中磁力搅拌,缓慢加热到220-230℃,恒温反应10-12h;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分离;分离后的物质用无水乙醇连续洗3-5次;真空干燥;制得表面油胺配位的褐色物质油溶性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520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