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冷榨制备茶籽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39581.X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5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世界绿洲茶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C11B1/04;C11B3/00;C11B3/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7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制备 茶籽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脂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低温冷榨制备茶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09年卫生部批准茶籽油为新资源食品。但当前在高品质茶籽油制取中由于存在一系列技术瓶颈问题,该资源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研究解决高品质茶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已成为油脂工业发展所急需。
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橄榄油,达83%以上,维生素E含量极高,特别是富含茶多酚,是一种营养价值极其丰富的食用油,被誉为“东方顶级营养油”。
当前,我国高品质茶籽油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热榨法生产的茶籽油易使茶籽油中天然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固有香味丧失,制得茶籽油颜色深,必须进行进一步的精炼加工,能耗大。低温压榨法生产茶籽油,脱壳及壳仁分离困难,脱壳后茶叶籽仁含油率高,加压困难,易结膛,普通榨油机无法正常运转。精炼工序存在能耗大、油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茶叶籽来源品种多样,油脂组成及活性组分差异大,标准化生产技术亟待建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冷榨制备茶籽油的方法,本方法工艺路线合理,出油率高,油品质量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温冷榨制备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采集来的油茶球果自然晒干、破壳,取出油茶籽再晒干,在0-5℃的低温环境贮存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后熟,再清理霉变茶籽,水分含量7%-10%;
(2)将筛选后的茶籽,通过茶籽剥壳分离机进行脱壳分离,要求籽仁中含壳量8%-15%;
(3)将分离后的茶籽仁,投入双螺杆榨油机里,在-10℃-40℃之间的低温下榨油,控制出饼口温度在40℃-60℃,得到冷榨毛油,螺杆转速35-40r/min,进料速度80-100kg/h;
(4)毛油过滤:将毛油采用密闭过滤机和袋式过滤机两次过滤,得到清澈透明冷榨油;
(5)低温水洗:向步骤(4)的冷榨油里加入一定量稀碱溶液,降低酸价,用离心机分离出油皂,在分离出的油中加入70-80℃热水进行水洗3-4遍,分离油水;
(6)负压脱水:将水洗后的油泵入真空罐中,在真空度大于-0.085MPa,温度控制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负压脱水干燥,得到脱水油,脱除油中水分含量小于0.1%以下;
(7)脱色,所述脱色使用的脱色剂为硅藻土和活性炭,硅藻土和活性炭重量比例为2-3:1,脱色剂用量为油量的1%-3%;
所述的硅藻土经过下列处理:硅藻土先用10-15%盐酸溶液浸泡2-3小时,然后,放入10-1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2-3小时,再放入10-15%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去离子水洗净,在10000-12000转/分条件高速分散10-15分钟,烘干得到;
(8)冬化脱蜡:将脱水后的油泵入养晶罐,缓慢降温至3℃时,保温静置4-6小时,结晶、养晶,析出油中少量的蜡脂,分离后,得到最终的茶籽油成品。
所述的一种低温冷榨制备茶籽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杆榨油机的主要参数为:螺杆直径D=75mm,长径比L/D=16,中心距α=65mm,压缩比与传统工艺比较本发明方法的优点为:
1、传统茶籽清理后,将茶籽粉碎,保留全部壳在籽仁中,对机械磨损大,且出油率低;本发明工艺脱壳分离后,仁中含壳8%-15%,提高了出油率,减少对设备的磨损。
2、传统用180℃高温炒籽,使籽含水在4%左右,使茶籽里蛋白质变性,容易焦糊,破坏茶籽里含有的活性物质,产生苯丙芘等有害物质;本发明工艺无需蒸炒籽仁,直接常温榨油,常温榨油可以产品保持原生态,工艺污染少,能耗低,营养损耗少,不会产生苯丙芘等有害物质,所得油品质量高。
3、传统榨油时入榨温度必须在105度至125度之间,出饼口温度在150℃;本发明工艺在-10℃度至+40℃任意一个温度点皆可,出饼口温度在40℃-60℃,降低了能耗的同时,保留了茶籽油的全部营养,提高了茶油品质。
4、传统工艺须进行脱胶、脱色、高温脱臭,特别是高温脱臭,不但使油中活性物质散失殆尽,且能使油裂变分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本发明工艺无需此精炼过程,缩短了工艺流程,保留茶油固有香味、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油的营养成分和多种活性物质,所得茶油更营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世界绿洲茶油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世界绿洲茶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395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