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28987.8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2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公;张敏宏;张毅;刘志坚;张新军;史建新;苑志伟;殷喜平;伊红亮;蒋绍洋;钟健;李卫红;赵立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北京燕山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1/41 | 分类号: | C07C51/41;C07C61/29;C07C61/13;C07C5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鲁云博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2 二羧酸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溶剂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混合物冷却至10℃以下,强烈搅拌下缓慢滴加环戊二烯2,控制反应温度在10~15℃,滴加完后,升温至60℃继续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10℃以下,减压过滤,真空干燥得到二环[2.2.1]庚-5-烯-2,3-二酸酐3;
(2)室温下,将氢氧化钠加入到二环[2.2.1]庚-5-烯-2,3-二酸酐3的水悬浮液中,80℃搅拌使形成澄清均匀溶液,然后在75℃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得到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戊二烯2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025~1.100:1;所述溶剂为环己烷/乙酸乙酯或者石油醚/乙酸乙酯;所述溶剂的用量为顺丁烯二酸酐重量的40~150%;滴加环戊二烯2的时间为20~30min;升温后的反应时间为10~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戊二烯2与顺丁烯二酸酐的摩尔比为1.050~1.075:1,优选为1.050:1;所述溶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优选为体积比为1: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所述溶剂的用量为顺丁烯二酸酐重量的46~80%;滴加环戊二烯2的时间为30min;升温后的反应时间为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二环戊二烯1加热分解生成环戊二烯2;所述加热分解采用连续反应-分馏过程;加热温度高于170℃;分馏柱内填充有O型环填料,且其D=6~10mm、h=4~7mm;分馏柱由40~42℃循环水进行保温。
5.一种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的催化氢化方法,所述方法为:
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4在20~120目铝镍合金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得到二环[2.2.1]庚烷-2,3-二羧酸二钠5;
其中,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4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比为0.02mol:1.10g~1.75g;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5~40℃;所述反应的压力为常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催化氢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20~40目铝镍合金;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二钠4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比为0.02mol:1.10g;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5℃;所述反应的时间为90~18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催化氢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氢化反应的溶剂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催化氢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为:按照1g镍铝合金:20mL蒸馏水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分批加入镍铝合金重量1.6倍的固体氢氧化钠;控制氢氧化钠的加入速度,以泡沫不溢出反应容器为宜,至无明显的氢气逸出为止;然后将反应物在室温放置10min,然后在70℃水浴中保温0.5h;倾去上层清液,用倾析法依次以蒸馏水和95%乙醇各洗涤3次。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催化氢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含有重量百分比含量小于等于50%的经处理的旧催化剂,优选含有重量百分比含量小于等于35%的经处理的旧催化剂;且所述旧催化剂的处理过程为:将使用过一次的催化剂用热水洗涤至澄清,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在90℃下搅拌反应1h,然后用水洗涤所述催化剂至pH值为9~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北京燕山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北京燕山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289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物质熔化吸热的锌合金激冷醇基涂料
- 下一篇:家庭间设备发现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