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平定向钻自由轨迹规划及纠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15816.1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0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叶桦;孙晓洁;李静;高雪林;李根营;任峥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7/10;E21B4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定向 自由 轨迹 规划 纠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定向钻的自由轨迹规划及纠偏方法,属于水平定向钻的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平定向钻是一种用于实现在不开挖地表面条件下铺设多种地下设施,如管道、电缆等的工程机械,这种施工方式既节约成本又减少环境破坏。目前对水平定向钻的操作大多采用手动方式,在水平定向钻施工准备期,由于地下环境复杂且不可视,操作人员需要预先做好轨迹规划的工作,同时,在施工进行中,操作人员还需要做好实时轨迹纠偏的工作,这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进水平定向钻的操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水平定向钻自由轨迹规划及纠偏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平定向钻自由轨迹规划及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表定点的自由轨迹生成的步骤和自由轨迹纠偏的步骤,而所述的自由轨迹包括入土直线段、中间段和出土直线段,其中,所述的自由轨迹生成的步骤具体为:
(11)利用格栅法获取标定点;在液晶显示屏中显示已设障碍物的示意图的界面中根据比例画出网格,然后在中间段范围内,用户点击网格上任意点,确认后得到用户输入点,所述的用户输入点以距中间段的起始点的水平距离排列顺序,距离最近的点为用户第一输入点;
(12)入土直线规划:根据入土角的范围和入土直线最小长度要求,选取第一个点,并将第一个点作为中间段规划的起始点;
(13)出土直线规划:根据出土角的范围和出土直线最小长度要求,选取最后一个点,作为中间段规划的最终点;
(14)中间段轨迹规划:根据步骤(2)确定的中间段的起始点和步骤(3)确定的中间段的最终点,并以用户第一输入点为中间段的第二个点,用户最后输入点为中间段的倒数第二个点,并从中间段的起始点开始,所有点间采用点到点轨迹算法进行规划;
(15)建立点到点轨迹算法模型:构建二维坐标系,并根据坐标关系、全弯曲角公式和几何关系建立点到点轨迹算法模型;
(16)利用迭代法求解点到点轨迹算法模型,
而所述的自由轨迹纠偏的步骤具体为:
(21)当水平定向钻的钻头钻进入土直线段时保持直线钻进,不进行纠偏,但要根据当前实际钻头位置估计实际的中间段起始点,若实际的中间段起始点与设计点偏差大于阈值时,要预先用纠偏算法计算修正轨迹,纠偏算法有解时,更新未施工的轨迹段的轨迹;若无解,提示用户查看初始入土角是否设置正确,退回所有钻杆,调整入土角重新钻进;
(22)当水平定向钻的钻头钻进轨迹中间段时,当监测到的实际轨迹点与对应设计点偏差超过阈值时,采用纠偏算法计算修正轨迹,若纠偏算法有解时,用修正轨迹更新当前未施工的轨迹部分,继续钻进;若纠偏算法无解时,无法生成修正轨迹,此时要回拖钻杆到上一确定点,用估测算法计算当前环境的参数,进行修正,重新钻进,继续监测;
(23)当水平定向钻的钻头钻进出土直线段时,保持直线钻进,不进行纠偏。
进一步,所述的用户在自由输入标定点时具有条件范围限制,具体为:(1)在入土直线段和出土直线段的范围内不允许输入点,在入土直线和出土直线范围内不允许输入标定点;(2)在关键障碍物处要有三个输入点。
而所述的点到点轨迹算法模型的建立方法为:
构建二维坐标系:设入土点为O,出土点为C,然后取入土点O为坐标原点,重锤方向为y轴正方向,入土点O和出土点C的连线及y轴组成的面上的过O点的水平线为x轴,O到C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形成二维的 坐标系;
在所述的构建的坐标系中,设中间段的起始点为,设自由轨迹的目标点为,中间还设置有输入点D、E、以及在B点的后面还设置有下一输入点G,其中,AD为圆弧端,DE为直线段,EB为圆弧段,而为点在自由轨迹中的方向,为点在自由轨迹中的方向,其中,所述的FB方向为B点、G点连线方向和A点、G点连线方向的角平分线方向,当B点为中间段的最终点时,B点方向为出土直线段的方向,圆弧AD在A点和D点分别做切线,所述的两根切线相交于C点,圆弧EB在E点和B点分别做切线,所述的两根切线相交于F点,圆弧和圆弧的曲率半径取最小曲率半径,
由上述的坐标关系可得:
式(1)
式(2)
根据全弯曲角的计算公式,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158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