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叠层转移工艺及制造的器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08190.1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宁静;张春福;张进成;韩砀;闫景东;柴正;郝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透明 导电 薄膜 转移 工艺 制造 器件 | ||
1.一种超净高导电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叠层转移工艺,其特征在于,
采用Cu箔衬底CVD外延制备单层石墨烯,然后进行支撑层石墨烯的PMMA甩胶,接着进行Cu衬底湿法腐蚀,最后直接转移至次层石墨烯上,依次重复,直至得到最终叠层石墨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转移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实现步骤包括如下:
(1)将厚度25um的Cu箔衬底放入CVD炉腔中,以Ar、CH4和H2混合气氛为生长气氛,生长单层石墨烯;
(2)将生长完毕的带有Cu衬底的石墨烯压平,其上以PMMA甲苯溶液为光刻胶进行甩胶,自然晾干定型,作为支撑层;
(3)以氯化铁溶液为腐蚀溶液,对支撑层石墨烯下方Cu衬底进行腐蚀,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5次;
(4)将漂洗完的石墨烯浸入10-15%的HCl溶液中,约30-60分钟,去除无定型碳,同时对叠层石墨烯进行p型掺杂,然后放入去离子水中漂洗后转移至带有Cu衬底的次层石墨烯上;
(5)将带有支撑层和原生石墨烯的叠层石墨烯在100-150℃空气中烘干,再次转移至带有Cu衬底的第三次石墨烯上,重复(3)和(4)中的Cu衬底腐蚀和烘干步骤,直至叠层石墨烯层数达到要求;
(6)将带有支撑层的叠层石墨烯转移至相应的衬底上,放置空气中自然风干后,放入分析纯的丙酮溶液中浸泡8-12小时,以去除PMMA光刻胶;
(7)将叠层石墨烯浸入5-10v%的HNO3溶液中30-60分钟,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无定型碳,并对叠层石墨烯进行p型掺杂,提高导电性,然后用分别用去离子水和分析纯乙醇漂洗3-5次,氮气吹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转移工艺,其特征在于,将Alfa公司的厚度25um的Cu箔(99.8%)衬底放入CVD炉腔中,以Ar、CH4和H2混合气氛为生长气氛,在温度900-1050℃,气压50-100Pa,生长时间10-30min的条件下,生长单层石墨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转移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生长完毕的带有Cu衬底的石墨烯压平,其上以浓度为20-50mg/mL的PMMA甲苯溶液为光刻胶进行甩胶,自然晾干定型,作为支撑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转移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浓度0.1-0.2g/L的氯化铁(FeCl3)溶液为腐蚀溶液,对支撑层石墨烯下方Cu衬底进行腐蚀,完成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5次。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净高导电性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叠层转移工艺制造的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819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