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404881.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8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喻大发;朱大年;李领;黄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元丰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应用 推广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无线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移动终端自身的软硬件能力大大提高、运算能力越来越强,传统的互联网和IT服务逐渐走向“移动化”,一个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即将来临。随着移动应用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市场竞争日剧激烈。如何快速有效地向消费者销售移动应用,除移动应用的研发创新之外,移动应用的推广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普遍采用的推广方式为单向推广,即用户从移动应用市场或网站上直接下载。这种单向推广方式受传统的移动应用市场或网站的限制,存在以下缺陷:(1)用户只能看到有限的产品介绍信息,无法在下载移动应用前体验到产品功能;(2)移动应用的真实运行情况与移动终端的软硬件性能、移动网络的传输速度,以及服务部署方式等都有关系,用户难以预知移动应用在真机、现网下运行的真实主观体验;(3)用户可能下载了不喜欢的移动应用,浪费了流量。对于收费的移动应用,还浪费了购买移动应用所产生的费用。
本发明主要解决移动应用推广手段单一、交互性差、用户体验差等传统推广方式的缺点,通过集成广告机的信息发布功能、移动应用展示功能、用户交互功能、以及移动应用下载功能,实现一种从吸引用户眼球、用户参与互动体验,到实现用户下载移动应用的综合推广手段。
按照本发明实现的系统,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实体专卖店,移动运营商营业厅,家电、电器卖场,展览、展会,企业展厅,机场,居民社区,校园。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移动应用推广手段单一、交互性差、受众有限、用户体验差等传统营销方式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及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用户移动终端、广告机和展示移动终端,其中:用户移动终端是由客户端和摄像模块构成,广告机是由显示屏、触摸屏和计算机构成,展示移动终端是由移动应用安装、代理模块和底层驱动模块构成。
所述的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其中,广告机是由显示屏,触摸屏和计算机构成,其中:
所述显示屏通过计算机中的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的代理模块相连,用于接收并显示展示移动终端的代理模块通过所述通信模块发来的展示移动终端上显示的图像和/或视频。
所述触摸屏包括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触摸检测部件基于用户手指或其它物体在触摸屏上的位置来定位选择输入信息,并将选择输入信息传送至触摸屏控制器。
所述触摸屏控制器接收定位到的选择输入信息后,将其转换成触点坐标,并将该触点坐标发送至计算机中的通信模块。
所述计算机包括通信模块,用于通过通信连接将该触点坐标发送至展示移动终端的代理模块。
所述的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移动终端是由客户端和摄像模块构成;其中:
客户端包括二维码识别模块和移动应用下载模块;
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将摄像模块从广告机的显示屏中扫描到的二维码进行识别,获取移动应用的下载地址,并将识别后的信息传递到移动应用下载模块中进行处理。
所述移动应用下载模块用于将客户端中的二维码识别模块处理获取的移动应用下载地址进行处理,并完成移动应用的下载任务。
所述摄像模块用于扫描广告机显示屏上所显示的二维码并将其图像信息传递到客户端。
所述的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其中,所述展示移动终端包括移动应用安装模块、代理模块和底层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移动应用安装模块用于安装需要向用户展示的移动应用,并通过计算机中的通信模块将该移动应用在广告机上进行展示,供用户进行现场体验。
所述代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触点坐标,并调用展示移动终端的应用编程接口以将所述触点坐标传递至展示移动终端的底层驱动模块。
所述底层驱动模块用于模拟产生展示移动终端的触屏操作事件。
所述的一种移动应用推广系统,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元丰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元丰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048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