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98664.9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2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辛斌杰;王香琴;张邱平;傅本胜;许鉴;林兰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C08J7/04;C08L79/02;C09D179/02;C08G7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033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胺 导电 织物 变色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将掺锡氧化铟薄膜先后浸泡于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中进行超声波处理,并用氮气吹干;
(2)将掺锡氧化铟薄膜的导电层面上涂抹聚苯胺乳液,干燥后在涂有聚苯胺乳液的那面薄膜上继续涂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
(3)将步骤(2)中得到的掺锡氧化铟薄膜的涂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的那面与导电基布粘合,密封并烘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7分钟,乙醇溶液的浓度为90%-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静置消泡后的聚苯胺乳液,采用旋转涂抹法涂抹到掺锡氧化铟薄膜上,并在温度为20℃-30℃的条件下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凝胶电解质电导率为0.4×10-3~0.7×10-3S/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烘干温度为60℃-80℃,烘干时间为2-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聚苯胺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聚乙烯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4wt%-6wt%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加热并缓慢搅拌,充分溶解后冷却;
(b)在冷却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和苯胺单体,搅拌至乳白色液体产生为止;
(c)再将过硫酸铵水溶液缓慢滴加到该乳白色液体中,搅拌8-1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聚乙烯醇、十二烷基苯磺酸和苯胺单体的重量比为1:0.4~0.7:0.1~0.3,搅拌速度为1800-2500rp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过硫酸铵水溶液的浓度为0.22~0.40mo l/L,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重量比为2~3,过硫酸铵的滴加时间为20-3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聚苯胺导电织物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搅拌速度为1800-250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86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驱蚊功能的电脑音箱
- 下一篇:一种USB耳机及高保真音频播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