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混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93043.1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8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和;裔博;丁石;李树林;王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李晓峰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实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混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自密实混凝土是指具有高流动度、不离析、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依靠其自重流动,无需振捣而达到密实的混凝土。
在我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
(1)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程。
(2)特种结构施工(钢筋密集,有特殊形状的工程)。
(3)对于工期很紧,要求施工速度加快的建筑工程项目。
(4)结构本身对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目前,国内外的自密实混凝土大都采用在工厂搅拌、专用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并采用泵送浇筑的方式。这种泵送自密实商品混凝土在当前的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其有很多缺点:
(1)当浇筑砼数量少时,有的加固工程只是几个梁柱节点的混凝土浇筑,所需混凝土量可能只有几个立方,一般的商品混凝土(泵送)厂商是不会供应的。
(2)位置分散、不具备泵送的条件下(结构加固改造工程),泵送商品砼无法供应。
(3)浇筑时间间隔较长泵送商品砼很难发挥作用。
(4)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虽然现在国内的的泵送混凝土浇筑高度可以达到400米以上,但是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登峰造极”,超过1000米的高层建筑已经在规划建设当中,将来超万米的超高层摩天大楼不是不可能出现的。如果还是采用泵送的方法,对于设备技术的要求太高,施工难度是无法想象的。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提出的泵送型商品砼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混自密实混凝土。采用干混料现场加水拌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本发明研发的干混自密实混凝土,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混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有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混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干混自密实混凝土,其在于该混凝土是由干混基料与水搅拌而成,所述的干混基料包含以下组份:水泥、砂、石子和减水剂;按重量份计,所述干混基料各组份的配比为:水泥200~450份、砂550~650份、石子250~550份、减水剂1~2.5份;水与干混基料的质量比为0.085~0.105(水与干混基料的质量比8.5~10.5:100);优选的水与干混基料的质量比为0.09~0.1。
本发明中干混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方中,在保证干混基料各组份配比的情况下,对水与干混基料的质量比要求也非常严格,水与干混基料的质量比过低或过高都不能得到质量合格的产品,当水料比低于0.085时,搅拌得到的干混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比较差;当水料比大于0.105时,搅拌得到的干混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偏低且会产生离析泌水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所述干混基料各组份的配比优选为:水泥250~400份、砂550~650份、石子300~500份和减水剂1.3~2.0份。
所述干混基料各组份的配比更进一步优选为:
(1)水泥250份、砂600份、石子500份和减水剂1.3份;
(2)水泥310份、砂600份、石子400份和减水剂1.4份;
(3)水泥400份、砂600份、石子300份和减水剂2份;
(4)水泥400份、砂600份、石子400份和减水剂1.5份。
所述的水泥为低热或中热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优选为硅酸盐水泥。
所述石子的粒径不超过25mm。
所述的砂为第2级配区的中砂;砂的级配优选为:砂在0.6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65%,0.3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85%,0.15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98%。
所述的减水剂为聚羧酸系减水剂。
上述的干混自密实混凝土,采用以下步骤制备:(1)制备干混基料:采用二次搅拌的搅拌工艺,搅拌设备采用大功率强制式搅拌机,先投入水泥、砂、减水剂,搅拌20s~30s后,再加入石子搅拌不低于40s制成干混基料袋装备用;(2)使用时直接将水和步骤(1)制成的干混基料按比例搅拌混合均匀,制成干混自密实混凝土,搅拌时间为不低于9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930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架空输电线悬挂异物清除装置
- 下一篇:全液压自动清粪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