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822.0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康;张海华;朱跃进;李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资 主料 食用菌 培养基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产生了大量茶叶资源废弃物,如茶渣、高档茶及茶产品加工的下脚料、低档茶等,同时茶园在管理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弃采夏秋茶、修剪茶枝叶。这些未利用茶资源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压力,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在这些茶资源中仍存留了大量的营养成分,例如,经过提取的茶渣中仍残留了17%-19%的粗蛋白,16%-18%的粗纤维,1%-2%的茶多酚,有较高的潜在利用价值。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茶资源,变废为宝,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大型真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全面,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这可以弥补谷物类食品缺乏赖氨酸的不足;食用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葡聚糖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等生理功效;同时,食用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是当今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食用菌的培养目前主要利用农作物的废弃物(麦秸,玉米芯等)、木屑等,它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中的碳源和氮源,是一种变废为宝的优良生物。目前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基料主要以麦秸、玉米芯、棉籽壳及木屑等原料为主,存在环境问题及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短缺的现状就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自2008年以来,棉籽壳价格持续走高,2010年年初已达到2000元/吨即1元/市斤,令菇农叫苦不迭。经计算:按传统栽培技术,如果平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100%,按批发价格4元/公斤计算,除去原辅材料以及人工费用等一切成本,则无利润可得。
如用茶渣这类低成本原料代替棉籽壳进行食用菌种植,若取得与棉籽壳种植相当的产量,则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可观。
申请号为专利200410040038.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茶渣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料,该培养料的组成及重量百分比包括:茶渣50~89%,碱性物质0.5~2.5%,调节营养成分5~35%,透气性物质5~20%,该发明将茶渣化废为宝,但对于夏秋茶、茶园修剪叶、低档茶等茶资源未有涉及,并且以往专利中所用茶渣未经任何处理而是直接用于食用菌培养,茶渣中的抗菌因子仅是经过培养基加工过程的简单处理,并未有针对抗菌因子处理的专用技术用于茶渣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食用菌培养基成本高,大量茶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解决了茶产业中茶资源利用度低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食用菌培养基的成本。
一种以茶资源为主料的食用菌培养基,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组成为:
茶资源 60%-80%;
快速营养源 10%-30%;
酸碱调节剂 1%-8%;
功能性锁水剂 2%-8%。
食用菌需要适宜的营养成分来保证其生长需求,碳素、氮素、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都是食用菌营养物质。其中,碳源是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若碳源不足,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氮源不足,则菌体繁殖量少,从而影响产量;碳和氮的比例也要恰当,碳氮比不当还会影响菌体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形成。
在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最为重要,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中都有,不用额外添加,只需加入适量的锁水剂,减少水分的散失即可。
食用菌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保持合适的比例。除了营养物质外,食用菌的生长还需要加入酸碱调节剂来调节适宜的pH值,若pH值偏高,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偏低,则不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作为优选,所述的原料组成为:
茶资源 70%-80%;
快速营养源 15%-25%;
酸碱调节剂 1%-5%;
功能性锁水剂 2%-5%。
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茶叶资源废弃物中仍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为将其变废为宝,本发明所述的茶资源选自夏秋茶、茶园修剪枝叶、茶叶加工中的粗老叶、茶叶深加工中的下脚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8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