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赫兹治疗仪及其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87414.5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金雷;陈毅;崔晗;姜永涛;于文龙;刘文权;张艳东;张海军;汪震;冯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N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赫兹 治疗 及其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太赫兹治疗仪及其探头。
背景技术
太赫兹波(THz波)或称为太赫兹射线(THz射线)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被正式命名的,在此以前科学家们将统称为远红外射线。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THz到10THz范围的电磁波,波长大概在0.03到3mm范围,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到目前为止,THz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上所述的分子检测、及生物体成像上。
实验证明,该波段的电磁波有着意想不到的生物效应,例如影响细胞生长、基因表达等。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通常毫米波和亚毫米只能穿透到生物体不到1mm的深度,却常常对人体深处脏器的疾病带来疗效。但目前采用太赫兹波的医疗设备较少。
传统的太赫兹医疗设备中,其包括用于发出太赫兹波的探头,工作时,需要操作人员手持探头,对准人体预定治疗部位照射。由于探头需要手持,使探头离预定治疗部位较远,导致太赫兹波到达预定治疗部位时,能量大幅衰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照射至预定治疗部位时太赫兹波能量衰减较小的太赫兹治疗仪探头。
一种太赫兹治疗仪探头,包括:
太赫兹发生器,包括:
发生器主体,用于产生太赫兹波;及
波导窗,设置于所述发生器主体上,所述发生器主体产生的太赫兹波透过所述波导窗发射出;
聚波透镜,设置于所述波导窗上,并将所述波导窗覆盖,用于将所述太赫兹波会聚;及
吸盘,为碗装结构,其底部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吸盘底部设置于所述聚波透镜上,所述波导窗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进入所述吸盘内,所述吸盘用于吸附于预定治疗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发生器主体收容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波导窗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由铜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壁还开设导线口;所述太赫兹治疗仪探头还包括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一端连接于所述发生器主体,另一端穿过所述导线口,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所述太赫兹发生器通过所述同轴电缆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导窗穿设所述第二通孔后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相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波透镜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波透镜包括球面及与所述球面相对的平面,所述聚波透镜平面上开设螺纹槽,所述波导窗外侧壁上开设与所述螺纹槽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聚波透镜通过螺合方式设置于所述波导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盘底部通过密封胶贴合于所述聚波透镜的球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赫兹发生器发射的太赫兹波频率为0.1T~10T。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太赫兹治疗仪探头的太赫兹治疗仪。
一种太赫兹治疗仪,包括:
上述的太赫兹治疗仪探头;及
控制器,与所述太赫兹治疗仪探头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赫兹治疗仪探头。
上述太赫兹治疗仪中,太赫兹治疗仪探头可通过其吸盘吸附于人体的预定治疗部位,无需人进行手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太赫兹治疗仪探头更贴近于皮肤表面,其发出的太赫兹波到达预定治疗部位的皮肤表面时,能量衰减较小,依旧具有强大的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太赫兹治疗仪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太赫兹治疗仪探头的具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87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破强度试验机
- 下一篇:一种高温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试样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