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4706.5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5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童永清;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永清;李艳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6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pml rara 融合 基因 mrna 表达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一种亚型,约占成人AML患者的10%~15%,病人常较年轻,年龄多在30~38岁之间,10岁以下者比较罕见。据统计,国内APL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的10%左右,占AML的18.7%,部分地区比如东北油田的发病率则高达20%~30%。因此,APL存在年龄、种族与地域的差异。
近十余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应用,采用双诱导治疗能够使得APL的初期诱导缓解率达到90%以上。药物诱导治疗之后,给予短程化疗和结合以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的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可以使病人在2年左右的时间结束治疗并且临床治愈率高达90%。
目前,APL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APL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超过90%的APL发病的关键机制为t(15;17)(q22;q21),导致15号染色体上PML基因和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易位使15q22上的PML基因与17q21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发生交互性重排,分别在15号染色体上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和RARa-PML融合基因。研究表明,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均有PML-RARa融合基因的表达,仅有70%~80%的患者同时表达PML-RARa融合基因,说明PML-RARa融合基因是致病的关键。根据PML断裂点的位置不同,PML-RARa融合基因有三种亚型bcr1、bcr2和bcr3,分别称为长型(L型)、变异型(V型)和短型(S型),发生的概率则依次为55%、5%和40%。PML-RARa融合蛋白作为一种变异的维甲酸受体,相较于野生型RARa蛋白具有不同的DNA特性,是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信号的抑制物,通过不同的途径称为内在而有效的RARa靶基因转录因子抑制物。
因此,当患者检测出PML-RARa融合基因突变时,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依据,也可作为对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治疗疗效预测的分子标志。
目前可用于PML-RARa融合基因的方法有探针杂交法、基因芯片法、质谱法、基因测序法及免疫荧光法等。探针杂交法假阳性率较高;基因芯片法成本高、制备方法繁琐;质谱法难以在普通医疗机构开展;基因测序法虽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但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操作较繁琐,耗时较长。免疫荧光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定量表达可高通量完成临床样品检测,且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免疫荧光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增强、灵敏度提高和检测快速、降低了污染等特点,且目前尚未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的试剂盒。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的试剂盒,包括检测用引物、荧光探针、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荧光定量PCR混合液、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所述检测用引物、荧光探针包括PML-RARaL融合基因引物、PML-RARaV融合基因引物和PML-RARa S融合基因引物中的至少一种和内参基因ABL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其中:
PML-RARa L融合基因上游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
PML-RARa L融合基因下游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
PML-RARa L融合基因Taqman荧光探针如序列表中SEQ ID NO:3所示;
PML-RARa V融合基因上游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4所示;
PML-RARa V融合基因下游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5所示;
PML-RARa V融合基因Taqman荧光探针如序列表中SEQ ID NO:6所示;
PML-RARa S融合基因上游引物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7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永清;李艳,未经童永清;李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4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PLZF-RARa 和 PLZF-RARa/RARa-PLZ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移植鼠模型
- 一种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的试剂盒
- 焦磷酸测序法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的引物对及试剂盒
- PML基因和RARA基因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试剂盒
- 基于双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检测PML-RARA基因突变的引物、探针及应用
- 对使用维甲酸受体-α激动剂治疗的患者进行分层的方法
- 一种低成本的PML/RARA融合基因快速检测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用于治疗AML和MDS的RARA激动剂
- 一种RARA相关变异型APL的融合基因及其检测引物和应用
- 检测NPM1-RARA融合基因表达量的寡核苷酸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