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4110.5 | 申请日: | 2012-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8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郑庆舒;周亚明;陈珍霞;刘小锋;杨永泰;翁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3/06 | 分类号: | C07F3/06;C09K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荧光 识别 作用 双层 墙壁 微孔 组装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 一种具有荧光识别作用的双层墙壁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微孔自组装材料由过渡金属离子与刚性双羧酸类配体和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组成,具有双层墙壁,孔道为三维互通孔道,孔道大小在0.6 ~ 2 nm范围,属于三斜晶系,晶体单胞大小:a = 12.8 ± 0.5 ?,b = 17.0 ± 0.5 ?,c = 17.3 ± 0.5 ?,α = 75.5 ± 0.5 o,β = 72.5 ± 0.5 o,γ = 67.9 ± 0.5 o。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与所用X-射线波长无关的以面间距d[?]再现的衍射图确定:
。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微孔自组装材料的二级结构单元为具有十二连接的Zn7O2簇,其中处于四配位四面体配位场中的锌有四个,处于五配位四方锥配位场中的锌有两个,处于六配位八面配位场中的锌一个,且该六配位的锌处于倒反中心。
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荧光识别硝基苯类化合物的能力,该微孔自组装材料具有特征荧光发射波长,当吸附了硝基苯类化合物后,其荧光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红移,同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
5.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自组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将过渡金属离子和刚性二酸类配体与刚性含氮杂环类配体按0.5:1:1~10:1:1的质量比例加入到溶剂中,室温搅拌5分钟~500分钟后,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中,在60℃~200℃溶剂热反应8小时~200小时,然后自然冷却,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41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间用水自动补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压调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