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杆材和其制作工艺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73302.4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勇;岳银福;白少锋;司旭鹏;田红卫;窦思忠;谷培军;张瑰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F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1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制作 工艺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杆材和其制作工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伴随着电子行业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市场对具有塑性好、焊接性好、防锈功能好及耐腐蚀性好的液体、气体传输管道需求量日益增大,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纯铝进行铝管的挤压加工,纯铝管的抗拉强度及耐腐蚀性都较差,但采用普通铝合金加工的合金管强度并不高(仅高于一般的工业纯铝),在管材上用途并不广泛,当制作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工作的低载荷零件(如汽油或润滑油导管)时,如果能用性能好的铝管代替价格较高的铜管,则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杆材,提高铝合金杆材的塑性、焊接性、抗拉强度,同时保证其具备较好的防锈耐腐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铝合金杆材按重量百分比计,含Mn 1.05-1.15%、Fe 0.35-0.45%、Cu 0.08-0.13%、Si 0.08-0.15%、Ti 0.01-0.03%,余量为Al和微量杂质,抗拉强度为100-115MPa、延伸率为28-35%、电阻率26-33nΩ.m。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铝合金杆材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熔炼;
b、铸造;
c、轧制;
d、均质化;
所述a步骤中,铝液温度为700-750℃;所述b和c步骤为连铸连轧,其中,进轧温度控制在450-550℃,轧制后在线淬火水温度控制在50-60℃;所述d步骤的均质化处理是指将铝合金杆材在560±10℃环境中保温4-6小时,再强制冷却。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铝合金杆材的应用,即采用所述的铝合金杆材挤压加工成铝合金管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铝合金元素含量合理,本发明中Mn元素为合金中唯一主合金元素,合金强度随Mn含量增加而提高,但其含量过高时会生产脆性化合物MnAl6,在后续轧制时会引起开裂,本发明Mn元素合理既保证铝合金强度又有较好的塑性。另外,Fe、Si也是本发明铝合金主要成分元素,元素含量合理,可以降低铸造裂纹倾向性及轧制时变形抗力。Cu元素可提高铝合金强度,但会显著降低耐蚀性,本发明的铝合金中Cu元素含量合理,较好地兼顾了铝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本发明通过控制熔炼铝液温度为700-750℃,连铸连轧中的进轧温度控制在450-550℃,轧制后在线淬火水温度50-60℃,使得铝合金杆得到了较好的机械性能。尤其是最后通过均质化处理,即将铝合金杆材在560±10℃环境中保温14-16小时,再强制冷却,使得铝合金中晶粒更加细腻均匀,各项技术指标得到了很大提高,制得性能更加优越的铝合金杆材,其抗拉强度100-115Mpa,延伸率28-35%,电阻率26-33nΩ.m。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启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铝合金杆材按重量百分比计,含Mn 1.15%、Fe 0.4%、Cu 0.09%、Si 0.15%、Ti 0.03%,余量为Al和微量杂质,其制作步骤包括熔炼、铸造、轧制和均质化处理四个步骤。
熔炼时,铝液熔炼温度设定在其液相线以上30-100℃,为防止铝液过烧,本实施例确定为750℃;熔炼过程中合金元素均采用添加剂形式加入,添加温度控制在735±10℃,按合金的溶解温度高低依次加入;熔炼中铝熔体处理时,采用进口精炼剂,在保温炉内采用炉内氮气/喷粉精炼技术,控制好比例用量1.25kg/t.Al;为细化晶粒可在熔炼、在线两个工序分别按技术比例加入铝钛硼合金;采用氩气进行在线除气处理,气体流量为1.0~2.5m3/min,气体压力0.5~3.0bar, 石墨转子转速为400~550转/分;采用50ppi在线陶瓷过滤板技术进行铝液过滤,提高铝液纯净度,减少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33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梭型叶片风阀联动端盖
- 下一篇:一种截止阀的阀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