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镜头与光学引擎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70135.8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3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郭道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G02B1/04;G02B1/00;G03B21/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王琼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镜头 光学 引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与光学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投影镜头与光学引擎。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大光圈投影镜头设计中,由于光圈较大,为了要保持光学成像品质,常常需要多片透镜的设计才能达成需求。比较良好的架构可以仅用到6片透镜就达到设计需求,但是使用非球面透镜来消除像差。
此外,对于为了消除像差所使用的非球面透镜而言,当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附近的非球面透镜的结构设计不良时,会大幅增加此非球面透镜对成像品质的敏感度,使得投影镜头不易量产。
另外,时下投影机讲究轻薄短小,造成光机内部温度不易降低,而非球面透镜受到较高温度的影响会造成热漂移(thermal drift)现象的发生,这样会导致投影机开机后,投影画面逐渐模糊。
美国专利第6715889号揭露了投影镜头、支撑单元、分光棱镜及光调变装置。美国专利第7612951号揭露了一可热变形镜筒,具有一可移动镜筒及双金属元件。当温度提升时,双金属元件会受热影响而达到变形,进而带动可移动镜筒使透镜移动,而造成光学系统的背焦位置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具有良好的光学成像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引擎,可有效改善热漂移现象。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镜头,配置于一放大侧与一缩小侧之间。此投影镜头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第一透镜配置于放大侧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二透镜配置于第一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镜配置于第二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其中第三透镜的焦距大于等于20毫米且小于等于200毫米。第四透镜配置于第三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五透镜配置于第四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六透镜配置于第五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引擎,包括一机壳、一影像源及一投影镜头。机壳具有一开口,且影像源配置于机壳内。投影镜头配置于开口上,且配置于一放大侧与一缩小侧之间。影像源配置于缩小侧。投影镜头包括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第一透镜配置于放大侧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二透镜配置于第一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镜配置于第二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四透镜配置于第三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负屈光度。第五透镜配置于第四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第六透镜配置于第五透镜与缩小侧之间,且具有正屈光度。当机壳与投影镜头受热时,第三透镜的光学参数随着第三透镜受热而发生变化,并抵偿机壳因受热膨胀而产生的光学效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投影镜头中,由于第三透镜的焦距大于等于20毫米且小于等于200毫米,且第一至第六透镜的屈光度依序为负、正、正、负、正及正,因此第三透镜对于成像品质的组装敏感度较小。如此一来,投影镜头便可投影出清晰的成像品质,且投影镜头的量产优良率亦可增加。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引擎中,由于当机壳与投影镜头受热时,第三透镜的光学参数随着第三透镜受热而发生变化,并抵偿机壳因受热膨胀而产生的光学效应,因此可有效改善光学引擎的热漂移现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引擎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为图1的投影镜头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
图3A至图3C为图1的投影镜头在表五的温度梯度下的成像光学模拟数据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投影镜头
110:第一透镜
120:第二透镜
130:第三透镜
140:第四透镜
150:第五透镜
160:第六透镜
170:孔径光阑
200:光学引擎
210:影像源
220:玻璃盖
230:内部全反射棱镜
240:机壳
242:开口
S1~S17:表面
A:光轴
L: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70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