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2-二氢酞嗪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61192.X | 申请日: | 201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斌;李贵飞;刘秉新;丁正伟;高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7/30 | 分类号: | C07D23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氢酞嗪类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2-二氢酞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含氮杂环在药物研究领域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药效基团,是当今小分子药物研发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其中的1,2-二氢酞嗪类化合物是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1,2-二氢酞嗪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以及可作为重要的合成砌块等特点,一直是有机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1,2-二氢酞嗪叶酸拮抗剂 (BAL0030543) 是一类高效的链球菌和分支杆菌等抗菌药物[1]。基于1,2-二氢酞嗪的甲氧苄氨嘧啶衍生物RAB1是炭疽杆菌和金磺色酿脓葡萄球菌的有效抑制剂[2]。盐酸氮卓斯丁(Azelastine)是一种有效的抗组胺剂,是目前唯一可用来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鼻用吸入性药物,参见:
1. Clark, C., Ednie, L. M.; Lin, G. G.; Smith, K.; Kosowska-Shick, K.; McGhee, P.; Dewasse, B.; Beachel, L.; Caspers, P.; Gaucher, B.; Mert, G.; Shapiro, S.; Appelbaum, P. C.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 53, 1353;
2. Caspers, P.; Bury, L.; Gaucher, B.; Heim, J.; Shapiro, S.; Siegrist, S.; Schmitt-Hoffmann.A.; Thenoz, L.; Urwyler, H.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 53, 3620。
最近报道,PHTZ系列物质的分子骨架可用来设计人类A3腺苷受体拮抗剂,参见Procopiou, P. A.; Browning, C.; Buckley, J. M.; Clark, K. L.; Fechner, L.; Gore, P. M.; Hancock, A. P.; Hodgson, S. T.; Holmes, D. S.; Kranz, M.; Looker, B. E.; Morriss, K. M. L.; Parton, D. L.; Russell, L. J.; Slack, R. J.; Sollis, S. L.; Vile, S.; Watts, C. J. J. Med. Chem. 2011, 54, 2183。
参考文献:.
(a) Barrow, E. W.; Dreier, J.; Reinelt, S.; Bourne, P. C.; Barrow, W. W.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7, 51, 4447。
(b) Bourne, C. R.; Bunce, R. A.; Bourne, P. C.; Berlin, K. D.; Barrow, E. W.; Barrow, W. W.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9, 53, 3065。
(c) Bourne, C. R.; Bunce, R. A.; Bourne, P. C.; Berlin, K. D.; Barrow, W. W.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0, 54, 3825。
(d) 田勇全,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4:71。
(e) 顾之燕,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2005, 40, 717.
目前,文献中报道过的合成1,2-二氢酞嗪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Gabriel和Muller报道了2-甲基酞嗪的碘盐在一当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中,可转化为2-甲基-1,2-二氢酞嗪以及副产物2-甲基-1-酞嗪酮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611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合成二氢吡啶并酞嗪酮衍生物的方法
- 结晶的(8S,9R)‑5‑氟‑8‑(4‑氟苯基)‑9‑(1‑甲基‑1H‑1,2,4‑三唑‑5‑基)‑8,9‑二氢‑2H‑吡啶并[4,3,2‑de]酞嗪‑3(7H)‑酮甲苯磺酸盐
- 1,2,3,4-四氢酞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工艺方法
- 一种制备1-[5-[(3;4-二氢-4-氧代-1-酞嗪基)甲基]-2-氟苯甲酰基]哌嗪的方法
- 苯并酞嗪或萘并酞嗪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 一种涡轮状酞嗪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基于5-氨基-2,3-二氢酞嗪-1,4-二酮钠盐的制剂的制备方法
- 二氢吡啶并酞嗪酮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一种紫杉醇和新型酞嗪酮类化合物联合用药物组合物
- 一种喜树碱和新型酞嗪酮类化合物联合用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