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提箱式折叠车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49875.3 | 申请日: | 201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1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宇;马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侠安;胡静宇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提 箱式 折叠 | ||
1.主要由车轮(1)、后轮架(2)、后支撑杆(3)、车座(4)、车架(5)、折叠车把(6)、前轮架(7)、脚踏(10)及附件组成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架(7)是由水平梁一端有轴孔,另一端与前叉转向立管连接,前叉装入转向立管中所构成,车架(5)是由两个纵向平行的板与中间车座立管用横向管连接而成,其前、后端分别与前梁(8)、后支撑杆(3)铰接,前梁(8)与前轮架(7)铰接,以及车架(5)板上有滑槽,前轮架(7)滑块置于槽中,后轮架(2)与后支撑杆(3)铰接,折叠后相互间形状如之字形,折叠车把(6)下端与前轮架(7)转向管铰接并锁定,脚踏(10)位于车架(5)下,滑动和转动这些零部件展开成为供人骑行的车,收缩合上则变成箱子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前连杆(9)一端铰接在前轮架(7),另一端铰接在车架(5)前端,中连杆(11)一端铰接在后支撑杆(3),另一端铰接在前梁(8)前端,后连杆(14)一端铰接在车架(5)后端,另一端铰接在后轮架(2),其中前轮架(7)与前梁(8)间转动的角度与车架(5)与前梁(8)转动的角度相同,组成平行连杆,且在前轮架(7)轴端上开有挡槽,阻止前轮架(7)与前梁(8)间过度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座(4)鞍管上有横销位于车架(5)中间车座立管开的槽中,锁定手柄(12)为V形状,铰接在车架(5)上并用弹簧拉住,一端臂上有开有如L形状弧形和径向滑槽,后轮架(2)臂上有轴销位于滑槽中,车座(4)上下移动时,车座(4)鞍管上横销随之移动,推动锁定手柄(12)转动,带动后支撑杆(3)转动,到位后在扭力弹簧拉动锁定手柄(12)转动,其上的弧形槽卡入后轮架(2)臂上的轴销,另一端堵在车架(5)中间车座立管槽中阻止车座(4)鞍管上横销的滑动,起到锁定作用,反转锁定手柄(12)则就可收缩整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5)的车座立管上端有锁紧螺母,其上有两段螺纹,分别啮合车座(4)鞍管上螺纹,车架(5)的车座立管上端螺纹,当车座(4)鞍管升到位置时,拧动螺母卡住车座(4)鞍管和车架(5)的车座立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车架(5)板滑槽下端有一小段垂直槽中有横销,前轮架(7)上也有凹形槽,前轮架(7)滑到下端则横销卡在前轮架(7)上凹槽中,阻止前轮架(7)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后连杆(14)与车架(5)铰接,后支撑杆(3)、后轮架(2)铰接轴板上开有转动后轮架(2)所需角度弧形槽,弧形槽接有径向槽,后支撑杆(3)有相应径向槽,槽中穿有横销并用弹簧拉住,当横销从弧形槽滑入到重合径向槽,再转动后连杆(14)另一端槽卡在横销上,则阻止后支撑杆(3)、后轮架(2)与车架(5)间的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折叠车把(6)是由手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三部分组成,两个手把铰接在上支撑杆轴座上,上支撑杆下端与下支撑杆铰接,下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前轮架(7)转向立管上,用连杆分别将手把、车把上支撑杆、下支撑杆连接在一起,形成联动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式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脚踏(10)由脚踏板纵向铰轴铰接在其脚踏杆两端轴座上,脚踏板竖起时位于脚踏杆侧面组成,两个脚踏(10)的脚踏杆前端铰接在车架(5)前端轴上,脚踏连杆(12)一端铰接在踏(10)的脚踏杆上,另一端铰接在前连杆(9)上,也可铰接在后支撑杆(3)上,形成联动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侠安;胡静宇,未经马侠安;胡静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98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发送装置
- 下一篇:多模终端注册网络的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