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食品防腐保鲜作用的生物保鲜剂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349847.1 申请日: 2012-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3651742A 公开(公告)日: 2014-03-26
发明(设计)人: 郑一敏;曾雁鸣;胥秀英;王琳琳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与康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B4/22 分类号: A23B4/22;A23B7/155
代理公司: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代理人: 高芸;梁鑫
地址: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具有 食品 防腐 保鲜 作用 生物 保鲜剂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保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食品防腐保鲜作用的生物保鲜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食品加工后均需要加入食品化学防腐剂,以确保货架期、保持原有风味和品质。特别是泡椒凤爪、鸡翅、猪蹄、猪皮、猪耳朵和竹笋等加工食品,除了需要加入脱氢乙酸钠、双乙酸钠、山梨酸钾和乳酸链球菌素等化学食品防腐剂外,还必须经过辐照,才能确保6个月货架期。食品化学防腐剂和辐照残留的安全担忧已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国家食品新标准出台,更严格控制使用一些加工助剂后,泡椒凤爪生产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常常因防腐保鲜不合格导致制厂家停产。

已有报道的食品保鲜剂有,中国专利申请CN102138668A公开了一种泡椒凤爪食品保鲜剂,所述的保鲜剂由肉桂酸钾、乳酸链球菌素、D-异抗坏血酸钠、双乙酸钠和山梨酸钾组成。《江苏农业学报》,2010,26(4)报道了复合生物保鲜剂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所述的复合生物保鲜剂由壳聚糖、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组成。食品科学2008,29,(11)报道了一种复合型生物保鲜剂在牡蛎保鲜中的应用研究,所述的复合生物保鲜剂由壳聚糖、茶多酚、溶菌酶组成。上述生物保鲜剂本质上虽然是天然化学防腐剂,但仍属化学防腐保鲜剂。而中国专利申请中CN1802937公开了一种含有酵母活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活菌重量比为1∶1的混合微生物活菌防腐保鲜剂及生产方法,但所菌种、制备方法、应用方式和对象与本发明也完全不一样。特别是酵母活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恰好正是泡椒凤爪食品等加工食品的主要危害菌,因此,该专利在泡椒类肉食品没有应价值。该行业尽管已经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进行食品生物保鲜剂研究,目前也侧重于筛选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菌株,提取分离抗菌成分,研制成天然化学防腐剂,如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该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成本高和防腐效果差,还需要结合辐照才能达到保鲜,成为目前制约行业品质提升主要技术瓶颈。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4年多的筛选、研究、试制,最终优选出活力强的植物乳杆菌,能主动地在熟肉加工食品表面形成一道强有力的生物屏障,抵御和防止腐败细菌的侵染和繁殖,确保食品在不加化学防腐剂和辐照条件下的安全性,延长了货架期,并保持原有风味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新的具有食品防腐保鲜作用的生物保鲜剂,以益生菌为主要活性物质;采用本发明生物保鲜剂后可显著延长食品货架期。

本发明具有食品防腐保鲜作用的生物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乳酸杆菌,乳酸球菌中的至少一种益生菌菌种。

本发明生物保鲜剂中,每1ml或1g生物保鲜剂含102~1014个菌细胞。当混合使用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时:凤爪中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的菌细胞数量比为102~107:102~107

本发明生物保鲜剂中,所述的乳酸杆菌采用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中的任意一种菌株或其组合;所述的乳酸球菌采用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s)中的任意一种菌株或其组合。

上述菌种可以从自然环境分离纯化得到,亦可购买市售菌种,或购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择一使用乳酸杆菌或乳酸球菌时:每1ml或1g生物保鲜剂含乳酸杆菌与乳酸球菌分别为102~1014个菌细胞。

进一步地,当择一使用乳酸杆菌中某一种菌株,如择一使用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时,每1ml或1g生物保鲜剂含102~1014个菌细胞;当混合使用乳酸杆菌中至少两种菌株时,每1ml或1g生物保鲜剂共计含102~1014个菌细胞。采用乳酸球菌的某一菌株或混合使用菌株时,亦然。

混合使用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时:每1ml或1g生物保鲜剂中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的菌细胞数量比为102~107:102~10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与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与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9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